您现在的位置:中华合作时报网 人物绽放>>正文内容

尹加才: 把“联合”发挥到极致的新农人

  

尹加才在考察花生基地。


尹加才慰问联合社社员。


  人物档案

  尹加才,山东省平邑县供销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党支部书记、理事会主任。在他的带动下,农民专业合作社真正成为了当地政府信得过、农民靠得住的有生力量;在他的努力下,当地老百姓改变了过去传统的种植方式和思想,抱团进行规模化种植,不仅富了自己,也激活了村集体经济。

  “我们联合社6年前注册成立,正赶上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发展机遇期。能有今天的规模,我们的感受是‘只要真情实意为老百姓服务,架起政府与农民之间的连心桥,合作的天地就会越来越宽’。”山东省平邑县供销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党支部书记、理事会主任尹加才说。

  尹加才五十岁出头,从事合作社工作不过几年,但他凭着对农业的热爱、对合作事业的执着,硬是把一个业务单一、规模弱小的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滚雪球般地发展成为拥有9个分社、资产过千万元的合作社联合社,成为当地政府信得过、农民靠得住的有生力量。

  白手起家创业难

  2013年初春,尹加才为了让家乡的果蔬种植户有个自己的“家”,为了与父老乡亲携起手来搞规模化种植、共同闯市场,他主动联合35家种植专业户,在保太供销合作社和平邑县供销合作社的指导帮助下,注册成立了平邑县保太镇金利源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之初,由于合作社制度不健全,也没有足够的资金周转,合作社运作困难重重,部分入社社员要求自动退社。“入社不入社一个样,还不如自己干效益好。”社员吴开山曾对老尹当面抱怨。刚刚成立的合作社面临困境,陷入尴尬。

  原因何在?为什么合作社应该发挥的作用和凝聚力微乎其微?带着这些问题,老尹多次与社员分析寻找策略,还带着几个社员到烟台、日照以及莒南、苍山等地学习取经。老尹还自掏腰包,请专家来讲解果蔬种植与管理、农资施用技术、果蔬市场行情与预测。专家讲课不拘形式,有时在田间地头,有时在社员家里。每次老尹都要求社员必须参加,还敞开大门让非社员旁听。“不学不明白,学了才领会。”通过专家授课,合作社一下子热闹起来了,很多社员心里有了底气,纷纷表示愿意跟着合作社干。老尹见时机成熟,先在卞桥镇东庄村搞起了佛手瓜大棚种植。他以“合作社名义担保、社员五户联保”的形式,向金融部门贷款150万元,在东庄村建起了30个大棚,种植的佛手瓜当年春节前即大规模上市,由临沂市农产品交易中心全部包销运往上海,种植户当年就发了“佛”财。社员们纷纷把余款以股金的形式存在合作社里,让老尹统一管理,在社员之间调剂使用。

  “勤劳是摇钱树,科学是生产力,只有合作才是大智慧。”老尹秉承这样的理念,坚持与社员多沟通、多合作,社员有资金困难、劳动力困难,哪怕是家庭的其他琐事,他都尽量帮忙解决。社员们看到老尹真心为大家干事,不但自己积极入股,还动员亲戚朋友加入到合作社队伍中来,合作社充满了活力,逐步发展壮大起来。

  做好联合合作文章

  “尹主任,我们从外地引进了葡萄新品种,想让老百姓改良换代,村里还想流转部分土地搞个试验田,可群众就是不干怎么办?”2014年秋,地方镇下坡村村“两委”找到老尹,想让他支招,把群众种了十几年的1300亩落后葡萄拔掉,全部改种市场上流行的“黑玫瑰”“蓝宝石”新品种。可任凭镇政府和村干部怎么做工作,群众就是不答应。

  老尹带上合作社的“顾问团队”赶到村里,与种植户作分析、谈趋势、搞比较,让大家先从思想上转弯;又与村“两委”合作,吸纳43户农民办起了葡萄种植合作社,采取葡萄与蔬菜套种的办法,并保证前两年土地收入不赔本,第三年葡萄开始结果上市。合作社与农户签订了葡萄专用肥、技术指导服务等协议书,并由合作社牵头流转230亩土地,建起了示范基地。这样,终于让老百姓吃上了“定心丸”,当年就改种新品种葡萄600余亩。如今5年过去了,该村的葡萄正值盛果期,种植户收入实现了翻番,村集体每年也增加了20多万元的收入。

  “合作社就是一座桥,把政府与农民、农民与市场巧妙地连接起来,农民发财了,政府省心了。”下坡村“两委”干部对合作社的作用作出了真实的评价和解读。按照不同区域和种植特色,在3年内,老尹在全县分别组建了大蒜、金银花、黄桃、山楂、油桃等9家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要合作,联合社要联合,如果各自为战就形不成规模,也就失去了合作社联合社的意义,老尹深谙其中的内涵和道理。

  2015年,老尹在县城租赁场地成立了“平邑县供销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设置了市场经营部、技术服务部、财务部,并从大学生和各合作社社员中,选聘了8名工作人员充实到联合社。联合社挂牌运营后,形成了以县城总部为中心、乡镇合作社为骨干、村居社员为终端的合作社格局。按照《章程》和财务制度规定,联合社总部为每个合作社建立了财务台账,社员股金由总部统一管理和调度,哪家合作社有资金困难、哪个合作社需要调整种植结构,都由总部统一安排。合作社的涉外经营、交易纠纷、利益保护等,也由总部出面解决。截至目前,合作社已经连续4年实现盈余,并按《章程》年年分红。

  科技兴社再发力

  “假若我是一名合作社社员,我是一个农民,我会要求合作社提供哪些帮助?需要哪些服务?”老尹办合作社,带着这种思维,总是抢先一步为农民考虑、为社员操心。

  仲村镇荒里村有着800多亩成片良田,但是由于青壮年多数外出打工,种庄稼总是入不敷出。老尹主动找到村干部,提出了“三帮”方案,即帮着农民种、帮着农民管、帮着农民收,待庄稼收成后再按成本价收取劳务费用。达成协议后,老尹整合了6台大型机械,从播种到浇灌再到打药、收割,全部实行机械化作业。在工作过程中,他还推行了新型种植技术,从选择优良品种到测土配方施肥再到肥水一体化,让老百姓省心省力。尤其是在玉米收割时,老尹从外地租来玉米收割秸秆粉碎还田成套机械,不到3天就完成了400多亩的玉米收割。这一切,都是由联合社下属的仲村德胜农机服务合作社完成的。土地还是那片土地,靠传统方式种地的农民从辛苦的劳作中解放出来,庄稼实现了大丰收,农民得到了实惠,合作社有了收入。

  “我种植的土豆达到了亩产9000斤。”荒里村村民王贤文说出这一消息后,很多人都不相信。为了见证“奇迹”,村“两委”、民得利合作社和部分村民进行了实地验证。王贤文种植的土豆个头大、颜色鲜,的确达到了亩产9000斤。“都是经过合作社的指点才有这样的好收成。”王贤文激动地对大家说。原来,去年合作社发现老王种土豆还按照过去的“老把式”,就向老王推荐了新品种,赊销给老王供销直供“16-9-20”专用肥,并教给他管理技术,适时浇灌追肥,才使得土豆获得如此的大丰收。

  “我们合作社就是要帮助农民更新观念,推广各种种植新技术,让农民获得更大的效益。”在每次社员会议及农民培训班上,尹加才总是这么强调。

  六年来,老尹聘请专家讲课30余场次,培训农民1.2万人次;每年推广使用测土配方肥700余吨;引进推广果蔬新品种10多个;深耕土地10多万亩,指导大棚种植6000亩。“有党的好政策,有各级政府的支持,合作社的前景会越来越好!”尹加才计划再投入资金,购置属于合作社的高科技农业机械,组建农机科技服务合作社,在服务“三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