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华合作时报网 时报传媒 中国农资 业界时评>>正文内容

中国粮食“春天的故事”

  春天是希望的季节,因为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粮。在春耕普遍展开之际,粮食的故事又一次浮上心头。最近一次出差,与一位年轻同行谈起农业记者的生活,她说农业记者住在城里,但眼始终盯着广袤田野。比如粮食安全问题,十几年的粮食增产与供应无虞,似乎已经让人们乐而忘忧了。但今年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粮食大省河南代表团的座谈时要求“扛稳”粮食安全。这是对河南说的,也是对农业行业说的。从“保障”到“扛稳”,突出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粮食安全的高度重视和殷切希望。
 
  如果十几年的饱饭让我们自负了,让我们懈怠了,那不仅没出息,也是危险的。放开眼界,把我们这十几年在粮食生产方面取得的成绩放在国际上横向比较一下,就能清晰地看到我们的差距,清醒地认识我们的责任。
 
  2017年,The  Ecomonmist智库发布的《全球粮食安全指数报告》中,中国的粮食安全水平在全球113个国家中,位列第45名,处于中上游的水平。那么,这个报告的结论令人信服吗?我们来了解一下。该报告依据以往食品承受能力、供应充足程度、质量与安全等三项指标基础上,又引入了自然资源与复原力新指标。这四项指标的计算结果是,爱尔兰以85.6位列第一,美国、英国、新加坡、澳大利亚以84.6、84.2、84、83.4分列第二至第五位。而中国得分为63.7,如果60分为及格线的话,我们十几年的新成绩也仅仅是达到国际上的及格线。沾沾自喜要不得,妄自菲薄也没必要。这个结论应该是符合实际的,也足以提醒农业从业者,我们不可懈怠。
 
  另一方面,通过放眼国际市场,我们更能明白中国粮食安全必须依靠中国人自己。一个国家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从目前国际贸易数据看,目前全球每年粮食贸易量大约在7000亿斤左右,即使全部卖给中国,也只能满足中国粮食需求的一半。2018年,我国粮食总产量为13158亿斤,较上年减少了74亿斤,下降0.6%。加之今天的世界遭遇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在此背景下,我们这个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在粮食安全上容不得一丝一毫的闪失。因此更要十分警惕,付出百分努力,确保自己的粮食安全无忧。
 
  那么,如何继续努力,巩固成绩,“扛稳”粮食安全大任呢?农资行业的责任和方向又何在呢?
 
  从国家提倡的“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民”战略方向看,农资行业既任重道远,又大有可为。不论是目前新兴起的土壤治理与修复,还是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还是水肥一体化、设施农业新技术新领域,都是农资企业服务粮食安全战略、发展企业自身的主战场。我们要常将有时思无时,常思大局谋自我,将行业的转型困难放在经济社会变迁中去观察考量,更准确理解行业的使命和规律,调整处理好企业眼前与长远、发展与环保、效益与供给侧改革的复杂关系。同时,还要与行业国际大趋势变化密切结合起来,寻找自身发展的业务方向、产业机遇与经验借鉴。
 
  春天是一年的关键,思路是发展的关键,农资行业注定在国家粮食安全的故事中扮演一个永不退场的角色。这个角色没有A角B角的轮换机制,有的只是永不落幕的配合粮安天下大戏的动作台词与桥段。“春天的故事”,这个剧目就散发着改革开放四十年积累的昂扬与奋斗气质,我们的双脚深扎在熟悉的土地,我们的双眼永望向希望的未来,我们双手十指筋骨关节间,跃动的是庄稼茁壮拔节的声音。在农业,在粮食安全,我们弹奏的音符永不停歇。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