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华合作时报网 企业寻踪>>正文内容

花开芬芳 棉暖万家

中华棉花集团有限公司成立25周年纪实

在中棉集团成立25周年活动现场,领导们共同浇灌希望树。资料图

中棉集团成立25周年活动现场。资料图

中棉集团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新疆分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资料图

  40年春华秋实,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25年春风化雨,中华棉花集团有限公司发展路上风鹏正举。

  正值庆祝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节点,中棉集团举行了成立25周年纪念活动,回顾总结了中棉集团25年的发展历程,展望中棉集团未来发展愿景,这对正处于新时代、走在新征程上的中棉集团来说,意义重大。

  25年,中棉集团的发展始终与改革开放和棉花市场化进程紧密相连,成为改革的实践者、推动者和受益者。

  25年,云聚云散、潮起潮落,一代代中棉人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为事业的长足发展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25年,中棉集团经受过转型的阵痛,也有过前行的彷徨,感受到沉甸甸的责任,更收获了奋进的喜悦。

  25年,中棉集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确立了不同的战略目标,完成了不同时期发展的起承转合,实现了一次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史性突破和跨越。

  中棉集团在《2018—2022年发展规划》中提出,全面提升为农服务能力,立足产业化、国际化的核心竞争力,达到经营效益稳步提升、竞争优势更加突出、业务结构更加优化、转型升级成效明显的新目标,着力实现由流通贸易商向综合服务商转变、由国内营销向国内国际一体化营销转变、由现货营销向期现结合营销转变、由单纯棉花经营向棉花全产业链上下游延伸经营转变、由商品经营向资本经营转变的“五个转变”。

  新时代赋予了社有涉棉企业新的使命,提出了新的要求。中棉集团的未来发展,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切实抓住历史机遇,加快转型升级,全面提升为农服务质量,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更大作用,在推动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中作出更大贡献。

  中棉之基

  1994年—1998年

  政策性经营时期

  1992年9月,国务院批准国家体改委《关于改革棉花流通体制的意见》。《意见》提出,放开经营、市场、价格的改革目标。伴随国家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启动,经原国内贸易部研究同意,报原国家经贸委批准,1993年10月,在当时原国内贸易部棉麻局的基础上,中华棉花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中华棉花总公司正式成立。

  中棉公司成立后,承担国家周转储备棉、进口棉的调运、保管、销售和结算的政策性业务,成为棉麻流通行业的龙头企业。1994年8月,国务院决定由中棉公司执行国家周转储备棉任务,与中纺进出口总公司共同承担中央进口棉花的任务,中棉公司开启国储棉管理使命。

  1994年—1998年,负责管理的国家周转储备棉占国家棉花储备量的90%以上,实现了国储棉“进得来,管得好,调得出,用得上”的管理目标,成为了国家对棉花市场宏观调控的得力抓手,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肯定。同时,也推动着中国棉业向规范化、法制化、现代化迈进,为中棉公司的长远发展积蓄了力量。

  中棉之业

  2003年—2008年

  市场化经营转型期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的决定》,中棉公司由原国内贸易部划归到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

  1998年11月28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这标志着中国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真正全面实施,标志着棉花的收购和销售价格开始真正由市场形成。随着加入WTO进程的加快,2001年7月,国务院确定了“一放、二分、三加强,走产业化经营路子”的棉花改革思路,标志着中国棉业发展进入了新时期。

  顺应改革大势,中棉公司开始从战略上启动了政策性经营向市场化经营转型的步伐。

  1998年,中棉公司获得进出口经营权,开始启动国际业务,积极接轨国际棉花市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为之后的国际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01年,遵照国务院《进一步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棉公司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不断构筑和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总公司领导下的分、子公司双重管理体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同年,被九部委确定为第二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2003年3月,国家成立中国储备棉管理公司,实行棉花储备与经营分开,国家棉花管理体制进行重大调整,中棉公司国家储备棉管理职能转由中储棉公司承担,标志着中棉公司政策性经营为主的企业定位发生根本变化,供销合作社棉麻企业垄断经营的局面被彻底打破。同年11月,中棉公司在原国家工商总局正式注册为中华棉花集团有限公司。

  按照全国总社对供销合作社系统“四项改造”的改革要求,中棉集团提出“紧紧围绕棉花流通领域,发挥集团公司资金、网络、品牌、信息优势,向纺织企业和棉花加工企业双向延伸,搞好内外贸结合”的发展战略。

  2003年—2008年,中棉集团通过探索国内棉花产业化经营,逐步扩大市场化经营业务,加快与国际棉花市场接轨。这期间,公司探索以产权制度改革为主要内容的体制创新,进行了集团公司直接投资轧花厂的投资多元化试点,努力开拓国际业务,构建国外棉花资源渠道。公司自主经营规模和创利能力逐年提升,发挥出国家棉花龙头企业与生产、消费连接的重要作用,切实成为了具备竞争力和引领作用的棉花企业,为集团加快发展壮大打下了坚实基础,逐步向专业化、集团化、产业化、国际化大型棉花企业的目标迈进。

  中棉之道

  2009年—2014年

  快速发展期、2015年以后的稳定发展期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全球棉花产业陷入深度危机,中国棉业也未能独善其身。国内棉花产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中棉集团也身处生死攸关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在全国总社、中国供销集团和相关部门的关怀下,新任领导班子带领员工沉着应对、迎难而上,全力拓经营、强管理、谋发展,在极端艰难的形势下,没有被压垮,全年棉花现货经营总量达38.84万吨,实现销售收入49.34亿元、利润795万元。

  2009年,中棉集团在应对金融危机对企业带来巨大困难的同时,立足长远谋划发展,经过潜心研究和深入调研,从进一步明确发展战略目标和改革完善内部经营管理体制两大方面着手研究发展举措。2010年,中棉集团出台的《加快改革发展的总体方案》(五年发展规划),在中棉发展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方案》首次明确了“一体化”经营体制的改革任务,首次明确了“产业化、国际化”发展战略,首次明确了推进棉花资源基地、棉花营销网络、棉花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国际化发展“四大战略重点”,首次明确了全面提升资源掌控能力、物流配送能力、营销服务能力和产业延伸能力、为农服务能力“五大能力”的发展途径,首次确立了五年内实现棉花经营量100万吨的发展目标。随之出台的《关于改进和完善经营体制,进一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意见》提出,建立完善在集团公司“一体化”经营体制下集团本部经营与子公司经营相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这开启了中棉集团“一体化”经营管理体制的全面改革,并成为推动集团快速发展的起始点。

  2010年—2014年,中棉集团坚持自身定力,聚焦主业发展,在危机中焕发新的生机,经营实力与日俱增,社会影响力和产业定位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自2012年以后,中棉集团棉花经营量连续保持在100万吨以上,实现了中棉集团经营上的跨越式发展。

  2018年,中棉集团全面推进实施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启动并完成了国内棉花产业板块整合发展和推进与兵团棉花企业改革重组的战略工作,对推动经营管理工作重心西移,打造国内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平台、促进新疆区域所属企业融合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5周年感动中棉人物

  宋永旺 退休人员

  张仿春 内退人员

  李建奇 内退人员

  张 进 集团办公室常务副总经理

  于 宏 财务部副总经理

  蒋 勇 资金结算中心总经理

  邵 诤 总裁助理兼运营监管部总经理

  王 群 通泰公司总经理

  杨嘉陵 国际事业部总经理

  赵 玲 廊坊公司总经理

  唐继法 河南公司总经理

  周称如 总裁助理兼南通公司总经理

  肖守亮 新疆公司总经理助理、中棉玛纳斯棉业有限公司经理

  石国峰 新疆公司副总经理、新疆棉花产业(集团)麦盖提棉业

  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魏 晨 中棉玛纳斯棉业有限公司后场主管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