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食品企业面临出口认证“隐形高墙”
认证认可是国际通行的质量管理手段,是市场经济的“信用证”、企业质量管理的“体检证”,也是国际贸易的“通行证”。不过,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却让我国出口食品企业面临日益增多的认证壁垒。
“近年来,我国出口食品企业除了取得出口国注册资格外,国外采购商还要求企业必须通过外资机构的认证。”宁波检验检疫局认证监管处陈继新处长说,最近,质检部门调查注意到,我国食品企业进入不同国家市场,不少国家的客商强制要求必须通过外资机构的认证才行。以出口罐头生产企业为例,仅浙江、江苏就有9成企业是由外资机构认证的,而且拥有4个及以上认证。
“为了使产品进入不同市场,我们企业花费了大量时间和费用,共计通过了HACCP、ISO9001、犹太、社会责任和BRC等8个认证。”宁波天韵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颇为无奈地表示。
认证种类繁多且价格不菲,加重了出口食品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的负担。而据业内反映,包括食品出口在内的出口商品检验检测认证市场一定程度上已被外资机构垄断。
记者采访了解到,我国食品出口不仅面对种类繁多的认证,而且准入条件苛刻。比如,产品出口主要贸易国家美国,在认证时需满足《美国食品安全现代化法案》及其配套的预防性控制法规、食用农产品标准、预防蓄意掺杂法规等众多的法律法规,仅凭企业一己之力较难搜集、掌握和有效应对。
中国检验认证集团宁波公司总经理王振新说,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或者收货商要求外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出具相关证书,甚至作为结汇凭证,包括食品出口在内的出口商品检验检测认证市场一定程度上已被外资机构垄断。据宁波认证认可协会调查,外资机构占据宁波进出口检验检测认证市场85%以上的份额。
“虽然近年来我国也取得了一些进展,比如欧盟有机认证、日本有机认证,但互认的数量还是严重不足。”王振新说,由于我国的认证机构在国际认证市场上缺乏品牌和影响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食品出口等行业企业以高昂的费用接受外资机构的认证。
鉴于认证壁垒已对我国出口食品行业带来实质性影响,业内建议,要重视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检测认证民族品牌,增强国际认证市场话语权,以有效维护国家和企业正当利益。
记者了解到,当前,外资机构带来的认证壁垒已对我国食品出口行业带来实质性影响,同时也制约了我国其它行业的外贸出口。
宁波检验检疫局局长卢厚林说,要改变现实被动状况,一方面,需强化引导企业以国际先进标准组织生产加工,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迎接认证壁垒的挑战。另一方面,我国要重视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检测认证民族品牌,在国际认证市场增强话语权,以有效维护国家和企业正当利益。
浙江大学非传统安全与和平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余潇枫认为,我国的认证机构在国际认证市场上缺少话语权,在国际间证书互认方面困难重重,导致我国出口企业被迫接受外资机构认证。“培育有国际影响力的民族检验检测机构品牌迫在眉睫,应以检验检测机构改革为契机,综合考量国内认证机构的规模、实力、潜力等因素,构建跨层级、跨区域、跨领域的多家国家龙头企业,让他们作为我国行业代表参与国际竞争。”余潇枫说,通过领军型企业国际影响力的提升,逐步取得与国际大型检验检测机构平等对话的地位。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企业要“走出去”更要“站起来”
-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