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民强桂”战略中的金融力量
2005年9月28日,乘着我国新一轮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的东风,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正式挂牌成立,掀开了广西农村信用社新时期的改革发展大幕。十年弹指一挥间,广西农村信用社在改革发展的道路上栉风沐雨、锐意改革、砥砺奋进,改革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整体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已发展成为全区机构人员数量最多、服务网络最广、资产规模最大、资金实力最强、服务“三农”和地方经济贡献最大的金融机构。
跨越发展铸辉煌
自治区联社成立后,抓改革、促发展、强管理、带队伍、保平安,开拓进取,推动了全区农信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步入了60年历史上发展速度最快、效益最好、质量最高、风险最低、服务最佳、社会贡献最大的全新时期,整体面貌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业务发展争先进位,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主营业务跨越发展,主要经营指标大幅增长,在2006-2014年的9年间,资产总额、存款余额、贷款余额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24.51%、26.78%、25.89%。截至2015年6月末,资产总额6665亿元,存款余额4788亿元,贷款余额3368亿元,分别是2005年末的7.8倍、9.0倍、8.6倍,存贷款余额分别占全区银行同业的22.19%、20.03%,存贷款余额连续6年居全区银行同业第一位,存贷款增量连续9年居全区银行同业第一位。
经营效益稳步提高,税收贡献持续提高。2014年实现经营利润127亿元,是2005年末的31.6倍,人均利润突破50万元。积极为地方税收作贡献,2012年-2014年累计缴税68.5亿元,其中2012年18.0亿元、2013年23.3亿元、2014年27.2亿元,2015年预计将缴税30亿元以上,缴税总额在全区银行同业排名第一,在广西区直企业排名第一,有效履行了自治区直属企业的社会责任。
各项监管指标持续向好,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2014年末,新规资本充足率12.8%,比2006年末的-10.51%提高23.31个百分点;不良贷款余额由164.40亿元降至73.90亿元,下降90.5亿元,不良贷款率由32.98%降至2.39%,下降30.59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提高至187.94%,拨贷比4.49%,贷款损失准备零缺口,各项监管指标均比改革前大幅向优,主要指标总体达到现代银行标准。
广西农村信用社植根八桂大地,深情服务“三农”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赢得了多方赞誉。自治区联社2005-2012年连续8年荣获自治区政府授予“金融机构支持广西经济发展突出贡献奖”,2011年获广西五一劳动奖状,2013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荣誉称号,2014年荣获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国家级表彰。自治区联社被评为2014年履职评价较好的全国7家省级联社之一,总整履职情况走在全国前列。
支农支小谱华章
广西农村信用社紧紧围绕“富民强桂”新跨越大局和“两个建成”目标,充分发挥“广西人自己的银行”优势,大力创新服务和产品,重点支持“三农”发展、支持中小微企业成长、支持改善民生,争当金融服务排头兵。
坚定服务三农和县域经济不动摇,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自治区联社成立以来,充分发挥农合机构连接城乡、接地气的优势,持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有力支持了广西经济社会的发展,累计发放各项贷款超过一万亿元,达到10513亿元,其中累计发放涉农贷款7761亿元。2014年末,各项贷款余额3091.13亿元,占广西总贷款的19.83%,其中,涉农贷款余额2541亿元,比2005年末增加2152亿元,年均增幅55.32%,占各项贷款的82%,占广西银行同业的46%;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294亿元,占全部贷款的42%,占广西银行同业的45%。涉农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双双接近全区银行同业“半壁江山”,连续八年实现了“两个不低于”目标,成为名副其实的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金融主力军。
立足“三农”优化服务,着力提高贷款覆盖面。为帮助更多农民发展生产、增收致富,通过调整贷款额度、期限,放宽条件、简化手续等措施,努力提高贫困地区贷款满足率和覆盖面。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额度从原来的最高3万元提高到最高5万元,部分县域提高到15万元。自治区联社成立以来累计有693.25万户农户在信用社获得贷款,占全区农户总数的66.21%。截至2015年6月末,在农合机构有贷款余额的农户数达169万户,占农户总户数的16%;农户贷款余额1002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30%,农户贷款余额占全区银行业的67%。
积极拓展延伸服务渠道,大力发展普惠金融。2010年一举填补了全区37个金融服务空白点,实现了营业网点全覆盖,网点总数占全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40%,县域以下网点占比86.4%。全力做好“五挺进”工作,重点向行政村(社区、街道)延伸基础金融服务,进一步深化便民点业务,截至6月末,全区便民服务点达到了14795个。加快电子化建设,安装各种自助设备5527台、POS机45609台(其中“桂盛通”31663台),打通了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使农民足不出村存取款,田间地头能转账。大幅减费让利,在全区实现北部湾经济区四市银行服务收费同城化,推出“桂盛卡全球ATM取款免费”等17项惠民措施,每年让利社会1.62亿元。下调小额农贷的利率,每年为农户节约利息10亿元。
切实履行社会责任,服务改善民生。为全区960多万农户免费开立近40个项目的各种惠农补贴账户,自治区联社成立以来免费代发惠农补贴5.14亿笔,金额2184亿元,架起了党和政府联系城乡居民的桥梁,将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送到千家万户。积极支持希望工程、慈善事业和灾区建设,累计向社会捐款2800多万元,广西农信社荣获广西银行业“2014年最佳公益慈善奖”等荣誉,展现了良好的企业形象。持续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2014年已为379万农户建立了信用档案,对 347万农户进行信用评级,分别占农户总数的36%、33%;创建了102个信用乡(镇)、1,378个信用村、2,283个信用组。
创新产品和服务,解决贷款难贷款贵问题。全面推行“桂盛信祥卡”业务,使农户贷款就像办理存款一样便捷并节约成本。扎实推进“三权”抵押贷款,使农民手中资源变成“真金白银”,2015年累计放贷3亿元。量身定做创新推出了企业流动资金循环贷、贫困学生助学贷、库区移民权利质押“安心贷”、农民自建房“安居贷”、扶贫对象“致富贷”、党员信贷以及“金香蕉”和“金芒果”等特色农业信贷产品。与财政厅、扶贫办合作开展扶贫小额奖补贷款试点,目前已累放1.93亿元。对2.41万边民发放边贸贷款20.14亿元。“快乐贷”、“农贷易”、“安心贷”三个产品分别被中国银行业协会评为“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二十佳金融产品”。大力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及外汇业务,南宁市区联社已于2015年一季度正式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实现了零的突破,目前已办理10笔,金额42.18万元。
深化改革添活力
坚持把改革作为发展的强大动力,着力推进体制改革,着力化解历史包袱,着力转换经营机制,减负担添活力,加快建设现代金融企业。
理顺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管理体制改革。自治区联社成立后,积极推进全区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改革发展和风险处置等各项工作,2008年圆满完成全部两级法人社的统一法人改制重组工作,以县为主体把原来1271家乡镇法人农村信用社整合为91家法人县级农合机构,并在全区8个地市设立了自治区联社办事处,努力打造服务平台,形成了目前“两级法人、四级机构”农信管理体系,一改过去的分散管理为集中统一的行业管理,全区农信社成为一个统一管理的金融系统,规模效应逐步显现。在此基础上,抓住机遇大力推进自治区联社管理体制改革,开展省级联社改革试点、组建广西农村商业银行写入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自治区“十二五”发展规划中。目前正在结合实际调整改革思路,进一步修改完善广西农村商业银行组建方案。
稳步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做大做强做优县级机构。坚持股份制改革方向,截至2015年6月末,全区共有县级农商行17家、农合行16家,农村银行共计33家,占比35.26%,农村银行家数占比高出全国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全国第九、西部第一(不含直辖市)。全面开展增资扩股,不断优化股权结构。实现100%投资股,法人股占比由改革前的4.29%提高至33.39%,民间资本占比为97.12%,民营企业股本占全部企业法人股本的90.42%。设立了3家村镇银行。
积极争取落实改革扶持政策,加快推进改革发展。2007年争取政府主导开展清收不良贷款“攻坚战”,帮助清收不良贷款本息32.19亿元。2008年一举消化历年亏损挂账44.20亿元,全系统全面实现扭亏为盈,是全国消化历年亏损挂账最快的省级联社之一;成功兑付42.93亿元专项中央银行票据资金,是全国第二批第一个获得全额兑付的省份。2005-2014年,全区农合机构累计获得国家减免税和扶持资金共45.4亿元,主要用于消化历史包袱、补充资本、增提拨备。
积极转换经营机制,完善法人治理。按照现代农村金融企业制度要求,制订和完善“三会一层”制度,明确“三会一层”的职责、权利及义务,规范“三会”制度及其下设专业委员会的议事规则与决策程序,建立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健全民主管理制度,逐步从“形似”向“神似”转变。
强化保障促发展
自治区联社注重练好内功,夯实基础,不断强化科技保障、组织保障和风险保障,支撑和促进农合金融事业始终保持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推进科技强社,促进业务发展。加快科技信息建设步伐,2007年建成了全区数据大集中综合业务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信贷管理系统、稽核管理信息系统、客户管理系统先后开发投产,办公自动化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相继建成使用。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建成了广西区内覆盖面最广、渠道齐全的支付结算网络,实现农村支付结算网络全覆盖,支付结算渠道、手段达到商业银行同等水平,实现了全国通存通兑、实时汇总。不断开发应用电子产品,陆续推出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自助银行、微信银行、短信通、桂盛通等,是全国农合系统第一家使用农信银网银系统、第一家开通iPad银行和第七家开通网银的省份。截至2015年6月末,银行卡突破2000万张,网上银行客户55万户,电话银行客户达64万户,手机银行客户77万户。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坚持“逢进必考”,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新员工10304人,同时制定完善内退机制,加强教育培训,不断优化人力资源结构。目前35周岁以下员工占比达到45.04%,大专及以上学历达到了78.46%,比自治区联社成立时分别提高11.63、42.76个百分点。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以实绩论英雄,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几年来,有4人被选拔担任正厅级或提拔到地方金融机构担任主要负责人、6人次担任副厅级领导干部,一大批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得成事的同志走上了领导岗位,干部队伍的战斗力、凝聚力明显增强,为农信改革发展事业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强化风险管控,确保安全稳健经营。牢固树立“审慎经营、风险为本”的理念,坚持改革发展和风险管控两手抓、双促进,加强制度建设,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形成规范、严谨、稳健的风险管理文化。加强合规建设,依法合规经营,审慎开展业务,切实防范信用风险、道德风险、操作风险、合规风险,促进业务持续健康发展。强化外防内控,深入推进案件防控、稽核审计和安全保卫工作,连续十年没有“盗窃、抢劫、涉枪、诈骗”四类恶性案件和安全生产重大责任事故发生,全系统安全稳定。
结语
十年改革路,日月换新天。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帮助下,广西农村信用社深入改革创新,推动科学发展,综合实力持续增强,保持了规模、速度、质量和效益四重跨越的“农信速度”。
十年耕耘路,今朝再出发。广西农村信用社将在新的起点上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转型发展,加快改制组建广西农村商业银行,创新完善地方金融服务体系,用服务铸就信合品牌,用改革续写更加辉煌的“信合梦”,为建设“一带一路”、双核驱动、三区统筹战略做出新的贡献!
亮点纷呈
十年成果,广西农信感恩有您
亮点一
广西区农信联社成立十周年,资产总额突破7000亿元,存款余额突破5000亿元,贷款余额突破3000亿元,均居广西金融同业第一。
资产总额
2005年末:855亿元
2015年8月末:7454亿元
存款总额
2005年末:532亿元
2015年8月末:5353亿元
贷款总额
2005年末:389亿元
2015年8月末:3468亿元
亮点二
植根八桂,服务广西经济发展贡献大
贷款贡献大。十年来累计发放贷款突破万亿元,达到10856亿元。
支农支小贡献大。涉农贷款余额2797亿元,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484亿元,涉农、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双双接近广西同类贷款总量“半壁江山”居广西金融同业第一。
税收贡献大。2012年至2014年累计缴纳税金68.5亿元,2015年计缴税金30亿元,缴税金额在广西金融同业中排名第一,在区直企业中排名第一。
亮点三
惠民力度大
694万农户得到了农信社的贷款支持,占广西农户总数的66%。
减费让利惠民利民,通过下调小额农贷利率,每年可为农户节约利息10亿元。
推出ATM全球取款免费等17项惠民措施,年让利1.62亿元。
在广西具备条件的行政村设立14795个金融便民服务点,实现农村居民足不出村存取款,田间地头能转账,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智慧农信”打通金融信息服务“最后一公…
- 下一篇:“富民强桂”战略中的金融力量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