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华合作时报网 热点聚焦>>正文内容

全国百佳茶馆颁奖典礼暨“百佳茶馆”高峰论坛圆满落幕

  2015年9月8日-9日,为期一天半的“2013-2014年度全国百佳茶馆颁奖典礼暨第六届全国百佳茶馆高峰论坛”在安徽省黄山市圆满落幕。为勤俭办会,会议主办方将传统上两天的会议压缩到一天半。因此整个活动显得紧凑高效、精简务实,体现了新时期的新思路、新会风。

  在“全国百佳茶馆”颁奖典礼上,黄山市副市长吴文达、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庆、中华合作时报社副总编曾峰等领导先后致辞,对连续举办了六届的“全国百佳茶馆”推选和表彰活动的行业推动价值和品牌效应,给予充分肯定;并希望这项活动在提升大众茶消费、传播中国茶文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中发挥更大作用。

  在8日下午的“第六届全国百佳茶馆高峰论坛”上,双刀客茶工坊徐方、茶香书香总经理罗军、祥源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锡端、信阳云龙包装有限公司营销策划总监李光莹先后做了专题演讲,围绕茶馆业的转型升级、茶消费的增量策略、茶馆业在“互联网+”时代的新发展、新常态下茶与包装的创新等丰富主题,为与会代表做了精彩分享、互动。

  一天半的会议结束了,但会议留给大家的荣誉与激励、友谊与交流、思考与探索,将长久留在茶馆行业人士的心底,成为前进的动力与方向。

“百佳茶馆”成为行业的品牌活动、建设力量

中华合作时报社副总编辑   曾 峰

  “2013-2014年度全国百佳茶馆颁奖典礼暨第六届全国百佳茶馆高峰论坛”是茶馆行业的大阅兵,为我们呈现了两年来茶馆行业发展的新成就、新水平。

  “全国百佳茶馆”推选活动已经连续举办六届。应该说,对总结推广行业先进经验,搭建沟通学习的有效平台,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通过这个平台展示的600家优秀的茶馆企业,代表了行业最高水平,引领着行业不断进步。12年来,参与茶馆数量一届胜过一届,茶馆参与积极性高,参评茶馆质量越来越好。这充分说明,“百佳茶馆”已经成为茶馆行业的品牌活动、建设力量。

 

“百佳茶馆”促进茶馆业和茶产业高效对接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   王 庆

  今年,全国百佳茶馆推选活动已经陪伴我们一起走过了12年的光阴,此项活动的开展不但整合了全国茶馆之优势和精华,推动了全国茶馆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提升了茶馆在消费者心目中的认知度,扩大了茶馆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更是有力地促进了全国茶馆业和茶产业的高效对接。

  作为主办方之一,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也将继续全力支持中国茶馆业的发展,坚持“发挥行业中介职能,服务中国茶叶事业”的宗旨,通过协会茶馆专委会这一平台,在积极争取政策支持、推动行业标准建设、加强行业自律、推动跨行业合作及推动茶馆产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做出积极地贡献!

 

“名山秀水黄山茶”正唱响全国、走向世界

黄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吴文达

  安徽黄山市生态绝佳。黄山市气候温润,水环境质量优良率和空气质量优良率均达100%,森林覆盖率达82.9%。良好的生态环境孕育了品目繁多、品位超群的物产资源。自古以来,黄山就是全国名茶的主产区。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位居全国十大名茶之列,享誉海内外;松萝茶、顶谷大方、新安源银毫、黄山绿牡丹等一批名茶深受消费者喜爱。100年前太平猴魁、祁门红茶曾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今天,“名山秀水黄山茶”正在唱响全国,走向世界。

  本届茶会,我们与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合作,实现了全国百佳茶馆走进黄山,与本市茶企一道,交流洽谈、互惠共赢,让更多人了解黄山茶、关注黄山茶、品鉴黄山茶。


传统茶馆转型升级之路在何方

双刀客茶工坊 徐 方

高峰论坛上,厦门双刀客茶工坊徐方围绕传统茶馆转型升级之路展开演讲。

  现在的茶馆不好玩了,也就是比较艰难。为什么?因为脱不掉伪文化的长袍马褂,放不下被包养的白日梦想,不直面老百姓的家长里短, 不还原好茶叶的本来面目。结果只落得搞好了门面,搞坏了门风;搞得了人品,搞不了产品;搞出了环境,搞不出情境;搞惯了雅集,搞不惯赶集;搞成了愿景,搞不成钱景。

  那么传统茶馆模式变革的方向何在?向左走:像产品设计师、空间设计师之类的创客吧,像荼啡茶、撒拉亭的新概念茶馆;向右走:有王琼、鲍丽丽的传习所、文化馆;像老舍茶馆这样的地域文化茶馆也是一种方向。在产品上,时尚调饮、原叶快饮、概念单品、品类聚焦都有成功的案例。在茶馆空间的升级上,现成的就有简禅中式、韵味东方、现代时尚等多种途径可以借鉴。在营销传播上,要有跳出茶的新思路,企业搞自媒体关键要关注人。总之,茶江湖上,茶馆要端庄,但不孤芳自赏;世俗,但不低级趣味;平等,需要换位思考;真诚,做到童叟无欺。能这样,转型升级几可期许吧。

茶与包装怎样创新营销

信阳云龙包装有限公司营销策划总监 李光莹

高峰论坛上,信阳云龙包装有限公司营销策划总监李光莹女士,从公司发展经验中与大家分享了茶叶包装的新趋势。

  当今的茶叶市场,正处在一个转型的、变革的、发展的时代。仅从茶馆业看,茶馆具有客户群体、运行成本、品牌推广的优势,茶友会、商务讲座成营销重头,向着标准化管理多元化运营方向发展。

  在未来,茶馆必将成为中高端茶最重要的销售渠道之一。那么在包装形式该如何创新以促进销售呢?我们认为要抓住从包装表现产品属性、从包装体现消费情感这两个重要方面。过去茶包装浮夸,颜色上纸醉金迷,设计上攀龙附凤。现在告别浮夸,颜色上直接体现六大茶类,设计上简约抽象体现茶型,文案上使用直白的现代诗句表现茶叶本质。我们在包装设计上追求“三情一趣一商务”,即亲情、友情和爱情,兴趣、趣味,商务就是商务活动馈赠。

  我们将包装分类重新定义,将其分为:“茶企类包装”,结合茶企产品特色、品牌文化、地域特色等定制的产品包装。“茶馆类包装”,更多地体现茶文化氛围,极大地实现包装与茶馆环境相匹配。“茶店类包装”,结合茶企产品特色、品牌文化、地域特色等定制的产品包装。“电商类包装”,更多地体现茶文化氛围,极大地实现包装与茶馆环境相匹配。“旅游类包装”,更多地体现茶文化氛围,极大地实现包装与茶馆环境相匹配。景区包装应表现景区文化、产品属性、植入情感元素、采用小包装。

茶馆业如何发动消费

茶香书香总经理 罗 军

高峰论坛上,茶香书香总经理罗军,围绕如何实现中国茶叶消费增量进行演讲。

  中国茶馆业当前面临的最大矛盾是:客户不足与需求成长的矛盾。我们离茶近了,但离消费者远了。还有生产增长与消费成长的矛盾。要实现从尊重茶人到欢迎顾客的变化。

  我们的机会在哪儿?机会来自增量,而增量来自消费。消费人口增量、消费模式增量、消费属性增量。从人口增长上看,未来新增转化的喝茶人口,预计有3亿人。要瞄准强度增量:从泡茶艺到煎茶、点茶、泡茶混合的消费模式。还要瞄准属性增量:从审美属性到健康属性。在中国,大家共知茶的辅助代谢功能,在国际上的共识是抗氧化功能。但核心都是健康。

  发动增量我们该做什么?要回归商业。要从文化属性回归商业本质属性;从斗茶模式发展到爱茶模式。总之,茶业上游生产要由消费来导向。茶馆业,文化上要回归商业。品牌领域,存量回归增量。

“互联网+”时代茶馆如何“+”

祥源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吴锡端

高峰论坛上,祥源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锡端,围绕祥源茶业与茶馆展开交流。

  当前,体验式营销为茶叶销售终端带来了很多的变化。从国内外饮茶消费看,TEAVANA、因味茶、嫩绿、TEABANK、茶香书香等等,都为我们提供了不同版本的营销体验与终端模式;同时,互联网时代,消费者对茶饮服务的需求,在数字网络的支持下,呈现出多样、变化的趋势,对茶馆行业无疑出现了巨大挑战。

  有一项调查显示,大家对茶馆的需求是丰富多样的。占第一位的是学习冲泡茶、插花技艺,第二是阅读的需要,第三是是私密的约会、会谈空间需求,第四是茶文化熏陶、茶艺欣赏,第五是休闲聊天的需要,第六是参与陌生群体的交际活动。正是这样的多样需求,催生了“茶馆+”时代的到来。茶馆+空间、茶馆+文化体验、茶馆+美食、茶馆+活动、茶馆+互联网等等新的探索实践,为未来茶馆业繁荣发展准备了丰厚的土壤。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