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讲堂:降低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 促进出口产业发展
技术壁垒是我国加入WTO以来所遭遇到的最严重的贸易壁垒,也是中国未来所面对的外国最主要和最复杂的贸易壁垒。浙江检验检疫局消息称,去年浙江有超过三成的出口企业不同程度受到国外技术贸易壁垒措施的影响,全省全年出口贸易直接损失达到37.21亿美元,企业为应对进口国家技术要求而新增成本达到18.90亿美元。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选择有力的法律和政策应对措施,尽可能降低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于中国出口产业的影响程度。
法律约束有限
技术壁垒作为非关税壁垒的一种类型,通常以技术为支撑条件。即商品进口国对贸易实施管制,提高对进口产品的技术要求,增加产品的进口难度,达到保障国家贸易安全的目的。虽然WTO的基本精神和原则是倡导自由贸易,反对各种形式的贸易壁垒,但是对于技术性贸易壁垒行为的约束有限。法律对于技术性贸易壁垒行为实行的是一种相互冲突的双重法律约定,既有相应的法律约束,也容许不受法律约束的例外存在,这也是现行《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的严重缺陷。
技术性贸易壁垒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限制进入,另一种是通过增加市场的进入成本来达到限制的目的。直接限制进入,主要是根据本国掌握的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制定超前的、超越国际标准的技术法规和标准,达到限制其他成员国商品进入其市场的目的;而增加市场进入成本的办法,主要是通过增加测试和检验程序的复杂性和难度,以及增加检验、检测费用等,加大市场进入成本,从而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
政府层面的法律应对措施
现行《WTO协定》和《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对于技术性贸易壁垒行为的法律约束十分有限,针对外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行为,从政府层面上讲应采取以下法律政策方面的应对措施:
组织专门的人力、物力研究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及时收集、整理、跟踪国外状况,建立数据库。建立相关机构专门负责技术贸易壁垒信息收集和咨询,承担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的通报以及向企业传递有关信息,特别要发挥驻外经商机构、经贸研究机构EOI中心优势,定期收集、整理、发布国外技术贸易壁垒的最新动态。
尽快建立健全我国技术法规体系,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完善认证制度,建立有效的国内技术贸易壁垒体系。此外,还应加强我国国内企业对技术贸易壁垒的认识,尽快通过国际标准与质量认证。
应针对国外现在已经开始利用EDI和电子商务等构筑新的信息技术壁垒,积极倡导和扶植建立我国的电子商务平台,并制定相关法规,引导企业的竞争行为和方向。
与WTO成员国中的发展中国家共同呼吁WTO重新修订《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尤其是关于技术法规和标准协调方法的部分。
加强与国外政府、行业和企业间的对话与合作,也是消除国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一个有效途径。
建立我国政府、行业与企业的联合互动反应机制,实行联合互动反应机制,能够提高我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能力,降低应对成本。
企业如何规避
从企业层面来讲,应提高环保科技水平,努力增加出口商品附加值,提高产品标准,以绿色产品作为提升出口产业结构的重要方面,还可以通过跨国经营,规避技术性贸易壁垒,通过合资、独资、收购、合作、兼并、投资等手段,积极利用外方的先进技术,以绕开技术性贸易壁垒。
在实践中,一些农产品出口企业已摸索和总结出不少对策。一些农产品出口基地积极通过劳务输出、技术输出、境外投资等多种方式,在消费国就地生产、加工农产品。
首先,对于那些高于国际标准并缺乏科学依据,以及不合理的合格评定程序,一定要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法律原则,充分运用法律武器,维护我国出口产业和出口企业的利益;其次,充分利用我国作为贸易大国的优势,与政府和行业组织协调,通过与国外政府和主管部门的协调谈判,减少不合理的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
如果确实是以保护“人身健康或安全、动物或植物的生命、健康或环境”为目的制定实施的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可以依据《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第十一条中关于对于发展中国家实行技术援助的法律约定,要求对方提供技术援助。对于那些涉及到知识产权且技术转让成本低的,可以采取购买的方式获得。对于那些涉及到知识产权且技术转让成本高的,可以通过自主研究与开发,或与外资企业合作经营的方式,使企业的生产符合相应的技术法规,达到技术标准。
(作者系贸促会供销分会法律部主任)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