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宁市社推“土地托管”经验 寻发展新途径
自2010年9月份以来,山东省济宁市秋冬作物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旱情,冬小麦受灾面积达400多万亩,约占全市种植面积的80%。为争取夏粮丰产丰收,把农民的损失降到最低,济宁市各级供销合作社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并整合社会资源,大力开展以土地托管、机械化作业、标准化生产、生产资料联采直供、农化服务、产销对接、资金互助等为主要内容的大田作物创新服务工作。
在工作中,主要做法是以县(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为主导,以直属流通和加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乡镇基层社为服务载体,以专业合作社为纽带,吸收村委会参与,对小麦、水稻、玉米等大田作物开展服务,从而提高农民的集约化、标准化和科学化种植水平,降低农民生产成本。在不直接触动农民土地承包权的状态下,实现与农民的联合与合作,真正有效地把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农民增收致富;组织各基层社广泛吸纳农户和专业户成立小麦种植专业合作社、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把农户分散的土地集中进行管理,与农民建立利益关系。
实行大田作物统一供种、统一供肥、统一收割、订单交售一条龙服务,形成“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龙头企业有了稳定的货源或稳定的销售渠道,基层社在服务中增加了收益,农户享受了优惠,节约了成本,避免了假冒伪劣。汶上县供销合作社出资100余万元购置大型农机设备14台套,股份制整合社会机械50台套,以万家丰农资公司等为依托,以基层社为载体,广泛吸收村两委参与,实施耙地、播种、播苗、施肥、打药、浇水、收割等为主要内容的土地托管。今年准备在土地流转比较集中的地头建设集化肥直供直施、农产品交易、劳务市场、科技服务等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实现服务前移到田间地头。鱼台县以王鲁供销合作社试点水稻种植半托管服务模式,建设了2000亩防虫网育秧基地,为水稻种植提供选种、育苗、机械插秧及化肥农药的直供服务。
截至目前,济宁市供销合作社系统5个县联社的32个基层社开展了大田作物服务工作,组建粮食种植、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和各种服务队近100个,吸收农户2万余户。投资900余万元购置大型农机具80余台套,整合社会机械400余台套,培养农机手600余名,直接服务面积6万余亩,化肥、农药等直采直供3万余吨。今年“三夏”期间,由供销合作社直接托管的6万多亩小麦机收率可实现100%,玉米、水稻机播率可实现95%以上,各项服务可为农民节约支出600余万元。
编 后
土地托管:一种双赢新模式
2011年 5月6日,山东省供销合作社在济宁市汶上县召开推进大田作物生产服务创新现场会,要求各级供销合作社进一步提高对推进大田作物生产服务创新重要意义的认识,并抓住“三夏”有利时机,充分发挥基层供销合作社的骨干作用。在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过程中,全面启动基层供销合作社,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步伐。
大田作物生产服务创新是山东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广泛推广的为农服务新模式。这些举措最早开始于山东省汶上县供销合作社,该县探索成功后,逐步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开来。
大田作物生产服务创新,是指各级供销合作社以对农民的土地托管为基础,在实现大田作物耕、种、收机械化作业的基础上,围绕合村并居后农民遇到的一系列生产、生活问题,探讨建设农村新型社区综合服务体系。目前,这项措施在山东省引起各级政府及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截至目前,仅汶上县土地托管面积达35000亩。
全面推进大田作物生产服务工作,有利于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产权,有利于稳定粮食生产,有利于配合党政中心工作、推进城乡统筹和农业结构调整,有利于在更大的范围和领域内进一步密切供销合作社与农民的关系。是基层供销合作社在实践中探索出来的一条服务农业、农村、农民的新途径,同时也为各基层供销合作社的工作找到了新的突破口。对全系统来说,这是一条值得学些的经验。
(合言)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