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12月15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农资销售的核心是什么?
零售“微”学堂十二
□ 春沣教育客座教授 闵加礼

    农资营销最近几年是百花齐放,从农产品销售到农资电商,从技术服务到土地托管,从飞防到农服……而这一切我们都是站在企业角度怎么把产品更好地卖出去,更好地让农户认可、信服和依赖。企业只关注两个问题:卖出去和卖得更好(更多、更挣钱)。农民只关心一个问题:种的产品怎么才有好收成(包含好价格)。虽然企业和部分经销商意识到这个问题,也做了调整。但认识还不深刻、彻底,存在幻想,对于生产型企业往往眼高手低,即使有想法,能力却很难匹配。中国的耕种环境决定了不可能一个服务公司通吃全国市场,而这中间对于各地枝梢末端的零售商来说更有发挥空间。农资营销的百花齐放也正说明了:在中国市场做农资不会只有一种模式;行业处在转型焦虑区;市场成熟度还不高。

    大家可能都听过“国民素质”的概念。少年强则国强、农民富则国富。同理,一个行业要成长,不是几个领头企业能解决的,而是从事这个行业的基层人员整体的成长。而在农资销售生态链上我们更希望看到基层零售环节从业人员的成长,或是农业技术人员的成熟。农资是农业生产配套资料,农资购买消费与农业生产、农产品销售环境等息息相关。因此,购买农产品是农业生产配套、技术配套,不同于普通商品。而农资飞防也罢、农资电商也罢更多解决效率的问题,真正的技术问题很难配套,也很难标准化。因此从卖农资到卖技术服务只是农资销售的基本要求,而从挣农民钱到帮农民挣钱才是销售的核心。

    技术服务、飞防、土地托管都是帮农民挣钱的一种实现手段,不能把手段当成目的。国家提倡农药化肥零增长,企业营销手段集体失灵,农产品整体价格下行,而因环保压力造成的农资原料价格上涨。这都充分反映了目前的形势:农资、农产品都已过剩,过去野蛮增长模式已结束;以前靠环境代价而形成的低价竞争、同质竞争的机会将不再有。不要侥幸等环保风吹过,要思考在风浪中如何前行;农资、农产品都处在行业转型焦虑区,都在寻找未来的路。但谁更认清本质、更早的行动,谁可能优先走向未来。

    认识到农资销售的核心才是做好农资销售的第一步。而如何帮助农户挣钱并不简单,农户能否挣到钱影响因素很多,而农资配套只是其中一个节点。农资零售商也很难做到大包大揽如何利用这个节点撬动整个环节也非常困难,值得每一个农资经销商深度思考。目前可做的不是让农民用更多的药或更好的肥,而是如何让农民选择农资时,更省心,花更少的钱。那么,农民花更少的钱与经销商想挣更多钱之间,如何平衡和相得益彰正是农资零售商业务转型的方向和目标。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