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谈到限产、停产,推升农药价格上涨,而且是报复性过度上涨。几乎所有企业利润都在上涨。本周,笔者将继续关注在这种局面之下,做为下游的经销商应如何选择?
选择合适上游合作伙伴
经销商是农药流通的中间环节,从合作关系看需要做的选择有:上游合作伙伴农药生产企业,下游分销商零售店,终端消费者种植户。
就上游而言,选择合作伙伴也是选择产品和确定自身发展模式。当前农药行业其实是竞争不充分(并非不激烈)的市场,由于产品差异化很小(甚至根本没有),大家都把精力放在捕捉现有机会上,只要能生产出类似产品就能赚到钱或生存下来。而且在前两年“低价”市场扭曲力之下,质量再好的产品也要服从市场对低价的需求。这其实也是长久以来困扰着经营者的问题:如果对手产品质量较差,唯一竞争优势就是成本低,该怎么做才能不输呢?相信生产企业给经销商介绍高价产品时会说:不要和低质量产品陷入价格战,因为那样会输,最终还是质量和药效。经销商给零售店推荐高价产品时也会这么说。可是怎么做到呢?就是营销高手也不一定可以给出满意的答案。做为经销商,在对零售商时说“高价总会打败低价”,但转身面对企业在选择产品时,还是会优先考虑到价格。
在原药价格飙升时应如何选择?第一,选择有原药的企业,先做到人无我有;第二,选择企业在行业中领先的产品合作,这个原则已被无数次证明;第三,能够提供技术服务,产品价格上涨的同时能够提供产品附加值,即技术服务和推广。
梳理自身销售渠道
选择好企业及合作企业的产品,接下来就是把产品放到下游零售店。2018年不是所有零售店都会卖农药,都能把涨价后的农药卖出去。农药价格涨了,农产品价格却不稳定,农民在选择农药时会增加几分犹豫。那些没卖过高价产品,没有技术指导和附加服务的零售商就会丧失用户,重点新产品就不能给只通过价格销售的零售店。经销商需对自己的渠道进行梳理,选出有思路、有实力、懂技术、会服务的零售店做为核心,重点合作。
终端消费者也会出现分化,一家一户农民还会用吡虫啉、毒死蜱、多菌灵等常规产品。我们需要一批重视农产品质量、关注产量的种植大户,他们对农药产品的要求与价格无关,与效果息息相关,尤其能增加产量的产品会慢慢受到更多种植大户青睐。研究种植大户,也能对未来产品需求方向做出判断和选择。
以上选择,只是笔者经验之谈,难免偏颇。请根据自身发展选择适合自己的企业、零售店和用户。进而在当前农药价格持续上涨态势下,正确判断农药发展趋势和方向,结合自身发展阶段和未来战略确定发展模式,以下三种发展模式可选择:流通型、推广型、服务型。
总之,农药制剂涨价趋势已非常明朗,且持续时间会很长,价格上涨过程中,企业和经销商不应借势过度涨价,从而获取超额利润,而应把农药价格维持在适度合理高价范围内,做好农药产品附加值服务;经销商更应在消化上游涨价压力的同时对终端价格进行调整。让农药产品保持在合理价格区间,不能再陷入恶意砸价害人害己的恶性循环。
最终,让农药行业实现健康平衡涨价的影响通过生产企业、销售渠道、终端使用者共同消化和减弱,而不应逐级转嫁最终让种植者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