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12月8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涨”“价”主题下, 经销商如何选择?(二)

□ 河北威远生物化工有限公司 植保中心市场总监 刘新兆

    上周谈到农药价格在2015年、2016年一路下滑成白菜价,但刚进入2017年,原药价格一路上涨,农药制剂产品纷纷涨价,似乎无声证明着低价产品没有出路。然而事实真是如此吗?本周,笔者将继续关注,在“涨”“价”主题下,经销商当如何选择。

    将今年农药价格变化放到一个为期10年的农药发展周期中,就会发现现在原药价格上涨基本属正常的理性回归(个别产品如吡虫啉、啶虫脒、毒死蜱等有报复性过度增长可能)。之前,农药牺牲了环境、企业正常利润及渠道经营利润等诸多因素,是竞争性低价。现在,高压环保政策常态化,明确加强处罚管理的新《农药管理条例》实施,在管理和政策常态化之下,农药价格维持高位应不是暂时现象,且大家都在说:2018年农药价格不是问题,有货才是关键。

    我们把没货的责任都推到了环保、政策等因素上。也的确如此,华北地区进入采暖季后,农药企业生产都受影响。10月份很多制剂企业纷纷表示:2017年11月份不会收淡储了!原药企业也没有原药预售计划。然而更深层次还有一个原因:2015年以来的低价,把企业利润吃光了,大多数原药企业都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尤其吡虫啉、啶虫脒不到10万/吨,谁还会做呢?不牺牲环境,哪个又能赚钱呢?农药发展进入恶性竞争和恶性循环,不管是制剂企业还是原药企业都没有多少利润,甚至渠道商也没有占便宜,这种低价模式对整个行业是一种致命伤害,没人重视研发,没人愿投入环保;大家只做一件事:低价,更低价。

    现在低成本、低价格恶果出现,没有研发、技术革新和环保投入,政策一转变,大多数企业不达标,于是限产、停产,推升价格上涨,而且是报复性过度上涨。几乎所有企业利润都在上涨,正应了那句歌词:“吃了我的给我吐回来”。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