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12月1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传媒 时评
走上农业绿色发展“中国之路”
——写在2017年世界土壤日之际
□ 《中国农资》评论员 赵光辉

    12月5日,第四个“世界土壤日”就要到来,我不禁想起了“息壤”的神话。

    《山海经·内经》上说:“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为什么息壤能治水?因为“息土不耗减,掘之益多,故以填洪水。”就是说息壤能够生生不息。神话是一个民族早期的记忆,包括了对世界的认识和希冀。“息壤”的神话从地球地质演变来看,绝不仅仅是巫师的梦呓。现代地质学已经证明,土壤是由岩生风化而来,虽然其过程极其漫长,据说每千年才能形成1厘米厚。但对45亿年的地球来讲,岁月漫漫,足够地球匠心独运、精雕细琢,形成遍布全球的土壤,以养活当今创纪录的75亿人。

    那么,设立“世界土壤日”的用意何在呢?生生不息、不断增长的土地遭遇了什么囧途?

    首先是人口激增,造成农用土地日益紧张。在全球95%的粮食直接或间接产自土壤的条件下,保护土地、确保农地土壤面积就成为各国政府的大事。在我们这样人均占有少、土地总数少的国情里,土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其次,也是最紧急的状况不断发出警报——土壤质量大退化。据统计,全球有35%的土壤出现中高度退化。在中国,经过数十年不合理的化肥投入、农药使用,曾经的“息壤”病了。因此,行动起来,关爱地球,请从土壤开始吧!

    世界土壤日不但增强了人们保护土壤的意识,也激发了人们对高效农业耕作方式的呼吁和行动。

    中国政府在行动。从2015年的《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方案》,到2016年的“土十条”再到2017年的《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农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一系列政策密集出台,剑指污染,意在保护土地。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严格保护耕地,扩大轮作休耕试点,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

    中国企业在行动。中国农资企业在完成粮食增量与安全使命后,进入治理与保护土地的新时代。理念上,倡导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推动可持续发展。实践上,积极探索绿色生产方式,推出了一大批绿色项目,逐渐形成并壮大以保护土壤、修复土地为目标的新产业。比如金正大与源自美国生物科技、土壤健康管理专家的富朗品牌强强联合,以实现土壤生态良性循环为目标,重塑土壤生态平衡,让土地充满生机,提出“亲土种植”理念: 优质的种植从土壤改良开始,通过生物科技的方式实现环境改善,减肥增效和品质提升,同时通过综合管理实现农业规模效益。据悉,富朗已推出亲土系列产品,被列为2018年金正大一号工程。还有中海化学、湖北祥云、鄂中生态、贵州开磷等企业也都在行动。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一条涵盖绿色发展方式和绿色生产方式深刻变革的“中国之路”呈现在世人面前。

    “息壤”的生机活力来自生活在息壤之上的我们,农资企业是我们中当仁不让的“息壤”守护神。从丰收之神到土壤守护神,我们没有停步,在持续前行!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