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年11月1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走出误区 建设合规文化

□ 山西介休农商银行 温 娜

    合规文化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从近年的检查情况来看,一些基层网点仍存在有章不循、违章作业、不认真执行内部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的现象。虽然大量的操作风险主要表现在操作环节和操作人员上,但其深层次原因是操作人员合规守法意识欠缺,对于合规的内涵及其必要性缺乏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合规文化还没有渗透到日常管理和决策之中,不少基层员工甚至一些管理人员对于合规问题还不同程度的存在种种误区。

    误区一:只要不违法,什么都可以做。很多人认为“合规经营=合法经营”,这是仅从狭义上理解合规。“合法”与“合规”是两个相联系又相区别的概念,不可混淆。法是国家级的,是对大众普遍的约束,要求较低;规是部门级的,是对行业部门的规范,要求较高。违规不一定违法,违法一定违规,不能把二者等同。一旦陷入这种误区,很容易在利益驱使下,通过打擦边球或者按照自己的需求随意曲解法律条文,钻法律空子,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等,这对农商银行事业的长期发展是不利的。有些人大错不犯,小错不断,认为法律约束不了他,单位奈何不了他。殊不知,农商银行内部也有很多规章制度,违反了这些规章制度,单位也可以轻则批评教育,重则纪律处分,甚至解除劳动合同,这也是法律赋予单位的管理职能。如果违规严重,给单位造成较大损失或恶劣影响,还要承担法律责任。

    误区二:别人在那么做,我也可以这么做。不少基层网点和员工,在拓展或操作业务时,不事先弄清楚这项业务要求达到的条件和操作程序,不了解新业务对客户对企业对社会有什么样的不良后果,而总是习惯看别人在怎么做,只要有人在这么做,就认为自己也可以这么干。在这种误区里,在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的情况下,为了抢业务、争客户,更容易把别人的违规操作甚至违法行为作为“我也可以这么做”的理由。这种盲目从众的行为,跟在别人后面“闯红灯”的行为,不仅会使个人违规遭受处罚,还会使农商银行丧失自己的原则和价值观,单位形象和声誉受到损害。

    误区三:以前就这么做,现在还可以做。农商银行有一些老员工,工作时间长,经验丰富,但不注重学习新业务、新制度、新办法,经营观念还相对落后,工作思路还不够开阔,总是习惯于凭经验办事,靠拍脑袋决策。但是,当前的经济金融形势已发生很大的变化。随着改革逐步深入,如今的农商银行已不再仅仅是拉点存款,放点小额贷款,做些简单的收收付付业务,而正在逐步成为服务“三农”和县域经济的现代金融企业,各种新业务不断被开发推广。并且结算渠道畅通后,银行卡业务、汇兑、代理等中间业务品种日益增多。每一项贷款品种,都需要满足相应的条件,每一笔业务,都有相应的操作流程,惟有不断学习,合规尽职,按章操作,才能确保农商银行业务健康发展。用老皇历,凭旧经验,降低条件或不按流程操作,都会带来风险隐患。

    三流企业做业务,二流企业做管理,一流企业做文化。农商银行作为金融企业,是经营风险的机构,要防控风险,必须加强合规文化建设。要求从领导到员工一丝不苟地执行制度,通过严格执行制度,引导员工消除误区,摒弃错误的观念,从而深化对合规文化的认识,深化对规章制度的学习和理解,深化对业务经营中风险的领悟,深化对风险防范要点的把握,在每个员工心中构筑一道坚不可摧的制度长城,让合规的观念和意识渗透到每个员工的血液中,从自身做起、从细节做起,形成人人守规、事事合规的良好氛围,进而引领农商银行实现转型提质,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