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年1月2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提升精准性和有效性 破解金融扶贫难题

□ 吉林九台农商银行 刘 华

    近年来,农商银行在金融精准扶贫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客观来看,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产品不足。产品仍以小额、分散的短期贷款为主,难以满足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对扶贫具有较大带动作用的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需要。二是造血不足。“输血式”扶贫多,“造血式”扶贫少。三是联动不足。多股扶贫力量各自为战,金融牵头、企业参与、各界支持的多方联动精准扶贫格局尚未形成,扶贫质效有待进一步提升;与地方政府的协调联动不够,风险分担、补偿等财政性资金支持机制亟待完善,和谐文明的农村金融环境有待培育。

    面对金融扶贫的诸多难题和困境,农商银行应创新扶贫模式,完善机制,切实提升金融扶贫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加快产品创新,让服务更加普惠。首先,完善产品体系。创新发展扶贫小额信贷产品,根据其信贷资金需求,合理确定授信金额、期限、利率及担保方式;围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以及现代农业发展,开展农民住房财产权、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林权抵押、草场抵押等贷款业务,拓宽贫困农户融资渠道。其次,健全服务网络。进一步下沉服务重心,延伸服务触角,提升“助农金融服务点”功能,增加电子机具设备布放;代理新农合、新农保、涉农财政补贴项目、农村公共事业代收费项目等,重视移动支付在农村市场的潜力和空间,以手机银行、微信银行为载体,推进金融产品移动化、互联网化,不断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品质;帮助贫困村搭建电商平台,打造特色农副产品的网上销售通道,真正为贫困群众带来实惠。

    因地制宜,让模式更加多元。具体来讲,可尝试以下模式。一是产业扶贫模式。对土地等资源较好,适宜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农业特色产品的贫困村,引入龙头企业进驻,让贫困户从中得到创业、就业、入股等机会,增强内生动力和“造血”功能,达到持续稳定脱贫的目的。二是特色小镇模式。根据贫困村自然资源和区位特点,帮助做好产业发展规划,引导和支持贫困村发展有机农产品、苗木花卉、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项目,精心谋划特色小镇等新兴业态,带动贫困村真正走上致富道路。三是文化扶贫模式。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在贫困村建设农耕文化博物馆或农耕文化体验园,结合民俗建设和乡村休闲旅游,形成“文化+旅游”“文化+生态”的特色文化旅游格局。

    整合资源,让保障更加有力。一是加强银政沟通。加强与各级扶贫办、金融办、监管部门及主管部门的沟通,争取支持;强化与各级政府及财政、农业、国土、工商、税务、法院等相关部门的对接和联系,协调政府建立风险补偿及分担机制,缓释扶贫信贷风险;对接各级政府诚信建设要求,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和评定工作,引导农民增强诚实守信意识,培育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二是加强银企合作。重视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动员并支持龙头企业联合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构建上下游相互衔接的产业链,实现优势互补、分工协作、规模经营,提高综合效益。三是加强银金融合。加强与其他金融机构、保险公司、融资租赁机构等非银金融机构及担保公司的合作,推广“机构联动”“银政担合作”等信贷模式,探索完善财政资金和金融资金、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协同扶贫的良好机制,构建风险共担、价值共享的服务体系,提升扶贫效能。四是加强银村共建。与驻地贫困村党组织建立结对共建关系,探索在贫困村建立新时代党群服务站,积极开展党团共建活动,充分发挥双方优势,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