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农信社股份制银行化改革深入推进,农商银行股权管理架构进一步明晰、法人治理工作基础进一步完善、服务地方经济水平进一步提升,在县域经济发展新背景下,农商银行按照现代商业银行制度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农信社向农商银行改制转型的过程中,受各种因素制约,导致股权管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笔者认为,农商银行股权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包括:股权结构不合理导致股权约束激励作用受限,股权管控措施滞后导致股权存在外部风险,股权管理制度执行不力导致股权存在管理风险。
同时,加强农商银行股权管理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强化意识引导,形成自上而下高度重视的环境。一是农商银行高管层要高度重视股权管理工作。农商银行改制完成以后,要将深化改革重点放在公司治理短板上,全面提升公司治理意识,认真研究监管部门关于公司治理、股权管理的监管规定,将股权管理基础工作做实,认真落实股权质押、股权转让等程序,严禁股权管理工作的随意性。二是成立专门部门选拔专业人员专管股权管理工作,梳理股权及法人治理相关制度,并对照开展相关工作,加大对业务条线部门培训力度,使主要部门了解股权管理的重要性,熟悉如何操作,推动全面树立法人治理意识,充分体现并遵守《章程》规定;在信贷业务授信方面,要将股东关联交易情况纳入统一授信范畴,对股东贷款要充分考虑股权净值,防止授信过高。三是全行股东员工要改变传统思维,要转变法人治理是领导的事情,是董事会办公室的事情,是走形式的事情,要切实增强自身“主人翁”意识,强化对高管层的监督,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衡的局面。
逐步置换不合格股东,优化完善股权结构。一是持续加大对小额股东清理力度。在股东自愿的前提下,通过股权转让、增资扩股等方式,集中合并额度小且分散的个人股,减少股东户数,优先引进对现代企业制度有一定认识且认同农商银行服务理念的自然人和企业入股。二是适时引进战略投资者。对目前农商银行存在的入股资金不符合来源、非自愿入股、违规代持、问题企业等问题股东,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方式置换,并进一步发挥战略投资者的先进理念,推动完善法人治理机制。三是积极发挥职工持股作用。农商银行职工尤其是中层管理人员具备金融从业经验,在法人治理作用中具有天然优势,因此,可适当提高职工持股比例,推选职工代表进入董事会、监事会,参与重大事项决策的监督,加快转型改革进程。
加强内控制度建设,规范股权管理机制。一是认真学习公司治理规章制度,进一步修订完善章程,明确股东入股资格,规范股权转让、股权质押、股东关联交易、股权信息披露等基本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规可循。二是建立完善股权管理系统。进一步完善股权管理系统,实现与柜面业务、信贷系统有效对接,将股东个人信息、授信信息、质押信息、关联企业信息等纳入股权管理系统,提升股权管理效率。三是加强对股东日常管理工作。建立与股东日常沟通机制,定期召开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了解股东经营管理动向;将股东按区域、性质、风险程度等分层,针对性地开展联谊会、培训会、茶话会,强化与股东联系,让股东了解农商银行经营情况,同时,强化农商银行对股东的了解,防范股东经营失败、法律诉讼等各类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