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村镇银行的设立和发展过程中,发起行作为村镇银行的特殊股东,在战略支撑、人才培养、风险管控和品牌建设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村镇银行的健康运行和快速发展。
虽然村镇银行不同于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属于独立法人,有经营自主权。但发起行之于村镇银行也远非一般的财务投资那么简单,村镇银行的经营和管理还有赖于发起行的帮助和指导。作为村镇银行的大股东和出资人,发起行应认真履行自身职责,在系统支撑、人员派驻、经营指导、风险把控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实现与村镇银行的共同发展、互利共赢。
坚持战略支撑,促进村镇银行稳步发展。首先,在科技支撑上,帮助村镇银行接入系统平台,满足业务发展需求;组建信息技术团队,统一维护和升级管理,同时输送培训科技人员。其次,在产品研发上,利用发起行的人力和研发优势,帮助村镇银行因地制宜设计产品,制定业务流程,形成自身的服务特色。最后,在人力保障上,在村镇银行成立初期,可根据实际,选派高管和中层,帮助培训人员、培育客户、拓展业务;对于村镇银行的核心业务人才,可在当地择优选聘。同时,发起行的后备干部也可派驻到村镇银行交流锻炼,充实力量。
坚持正确定位,不断创新金融服务举措。首先,明确发展定位。坚持 “小而特”,主要瞄准小区域、小行业、小客户、小项目,突出特色经营,创建特色品牌,开发特色产品。其次,开发金融产品。复制发起行成熟的支农和服务小微产品到当地市场,通过实践逐步推广应用。最后,融入区域经济。引导村镇银行网点下沉,贴近群众生产生活,建立贷款绿色通道,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尽量简化贷款手续。有条件的村镇银行,可探索在农忙和农产品交易高峰期,开展上门服务或延时服务。
坚持稳健运营,着力提升科学运营水平。首先,建立健全公司治理模式。发起行应帮助村镇银行建立“三会一层”的治理模式,完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层的工作程序,形成有效的决策、执行、制衡机制,切实把公司治理要求真正落实于日常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之中。其次,建立有效的风险管控模式。充分借鉴成型的管理办法,制定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样本,为村镇银行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制度提供有效借鉴;通过现场、非现场和远程监控等方式实施序时稽核,全面提示和报告经营风险;专门管理资本充足率、流动性、贷款集中度等核心监管指标,及时、有效监督;可探索在村镇银行设立风险经理岗,履行大风险审计监督职能,确保前后台分开。最后,建立充满活力的企业文化模式。在文化活动上,积极探索载体共享、活动共办,通过企业文化的融合积淀,进一步凝聚发起行与村镇银行之间的发展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