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防范债权流失,以物抵债逐渐成为农信社处置、保全和收回债权的一种十分常见的途径,但由此又引发了新的风险,资产损失问题仍旧难以有效解决。如何加强以物抵债处置,减少资产的损失,已成为目前农信社亟待解决的问题。
以物抵债存在的风险主要包括:接收抵债物估价高,抵债物保管难,抵债物处置率低,抵债物税费过高。
面对上述风险,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应对以物抵债可能出现的风险。
从念好日常经入手,做好前期预防。一方面要做好存量贷款的维护,及时消灭风险隐患;另一方面在发放新增贷款时,应当优先选择抵押、质押的担保方式,严格控制保证的担保方式;在审查抵质押物价值时,要秉承审慎的原则,严格审查抵质押物价值的充足性、手续的完备性、保证人的资信状况等,对权属不明、权属存在瑕疵或有争议的资产严禁设定抵押。同时,要结合市场变化,对贷款抵质押物的资产价值要有前瞻性的减值预测。
从当好监控官入手,严把接收关口。要严把抵债物接收准入关口,防止“饥不择食”。对接收的抵债物事先作充分的市场调查及价值评估,防止出现抵债物价值高估、有价无市的情况,原则上只接收市场价值好、利用价值大及变现能力强的固定资产和流通商品。对一些涉及金额较大和抵债物价值相对较差的以物抵债行为,在没有其他途径实现债权的情况下,必须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
从弹好多重奏入手,推行处置模块化。一要建立跨地区、跨机构的抵债物信息管理网络,利用大数据让买家能够找到卖家,实现抵债物处置的及时性和市场性,在买家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可以考量买家资信情况,发放消费性贷款或按揭贷款,以利于抵债资产的变现;二要充分利用社会优势资源,多条腿走路,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公开拍卖、中介代理、竞价买断等手段,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来做,利用好社会机构的信息和资源,变现抵债资产;三是对变现潜力较大但暂不宜或暂无法变现的抵债资产实行租赁经营,待市场情况好转后再行处置;四是对于计划留作自用的抵债物,要比照固定资产的购置管理办法,履行报批手续,并按照财会制度要求进行账务处理。
从耕好责任田入手,加强日常管理。一要强化相关人员培训,建立抵债资产管理台账、抵债资产处置台账、抵债资产核销台账,明确具体管理人,实行动态管理,定期检查,影像备案,做到账实相符,确保抵债资产收取和处置过程规范、合法。二要建立合理有效的抵债资产处置变现奖惩激励机制,激发员工抵债资产处置积极性,对不积极处置抵债资产者,实行责任认定与追究。
从建好大格局入手,营造宽松环境。要在政策上争取相关部门给予一定支持与帮助,在诉讼费上予以退还,在税费上予以减免。同时,要加强与政府部门、公检法系统的联系,加大征信宣传力度和对“老赖”的打击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