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6月1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金融科技赋能 提升体系智能化水平

□ 江苏海安农商银行 金 泳

    “陀螺”(GYROSCOPE)评价体系中,“体系智能化能力”作为维度之一,考察要点包括电子化渗透率、柜面替代率和智能化设施交易额。从2017年评价结果看,农商银行的体系智能化得分普遍低于全国和城市商业银行。随着金融科技快速发展,智能化已经成为各银行转型着力方向,越来越多的银行开始向轻型化、智能化方向转变,农商银行作为金融生态中的小个体,迫切需要跟上金融科技的步伐,推动传统金融与科技金融相互赋能,提升体系智能化水平,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实现高质量发展。

    坚持战略引领

    让金融科技“擎起旗帜”

    近年来,监管部门对金融科技一直采取鼓励和支持的态度,并提升到战略高度,已多次下文鼓励金融与科技融合。农商银行作为法人银行,要从战略高度出发,抓好金融科技顶层设计和高层谋划,制定明确的路径表和规划图。

    提升战略高度。金融科技催生的新生业态正在逐步改变银行的版图,其更加便捷的获贷渠道、更加普惠的获利方式正在逐步分流银行的既有客户。农商银行要加速自我变革,从董事会规划层面推动战略落地,走“金融科技+普惠金融”融合发展之路,争做服务实体、服务中小微发展的领先力量。

    抓好顶层设计。科技金融是一种社会化、市场化、商业化的投融资活动,以创造金融市场需求和引领科技产业发展为导向,形成可复制、可推广模式。而模式的形成需要战略管理层从顶层设计出发,做好相应金融体制和机制方面的安排,包括搭设组织架构、融合科技渠道、革新服务模式和应用风险技术等。

    明确发展路径。在董事会战略顶层设计战略框架下,确立更加明确的发展路径图,确定推进的短期、中期、长期目标。组织架构搭设方面,短期考虑在传统科技信息部、电子银行部外增设筹备部门,负责移动端投入建设、金融科技企业的合作洽谈等,中后期改设筹备部门为正式事业部,单独运作、独立考核。科技渠道融合和风险技术应用均以金融科技企业合作方式选择为前提,对于农商银行而言,因地域、人员、平台限制,最优的合作方式是与新兴金融科技企业加强合作,通过投资、兼并最终买下技术,或者寻找公司和合伙人以利用其技术。

    坚持整合创新

    让金融科技“破题前行”

    金融科技要想真正落地生根,数据积累、共享、处理和应用是必经阶段。

    摸清数据家底。金融系统本身拥有海量数据,在做好外部数据对接应用之前,要更新滞后数据、淘汰无效数据、强化数据治理;要注重发展高质户,强调广开户、开好户、开动户,在提升活卡比例和用卡率上开拓思维,淘汰低效卡,将不动户变有效户,发展为高质户;要强化数据加工应用,建设数据仓库,加载客户金融数据管理功能,逐步建立与业务发展相适应的客户数据管理体系,通过数据挖掘分析,化解风险、预测需求,引领和推动经营、内控和信息化水平的整体提升。

    整合外部数据。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整合司法、工商、财税等政府部门依法公开的信息,科学吸纳第三方征信机构信息数据,推动与电商、政务、医疗、教育、金融服等领域企业探索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形成丰富的数据资源池,并以此为基础,加快研发风险管理、信用评级、精准营销、客户管理等大数据应用。

    对接数据风控。在与金融科技企业深度合作的基础上,开发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风险评估与动态风险监测体系。通过据报告,帮助银行交叉核验投融资者的资质与潜在风险,降低风控成本。

    坚持明确定位

    让金融科技“相互赋能”

    利用技术研发和构建更为安稳优质的金融产品是科技金融的核心,推进金融科技的出发点是通过技术创新来引导金融机构识别、判断、控制金融风险,通过相互赋能,更好地服务实体、提升效率、防控风险。

    支持实体是根本。金融科技的发展必须严格遵循金融基本规律,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服务实体发展。一方面,结合自身发展定位和竞争优势,着力补齐传统金融服务短板,提高金融供给对实体经济有效需求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另一方面,坚持市场导向,充分发挥金融配置资源的枢纽作用,注重运用数字技术提高服务的精准度,将合适的金融服务提供给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效率提升是核心。相较于传统金融,科技金融依托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为客户提供一系列云端服务,通过全流程数据化风控体系,实现自动化审批,极大缩短传统金融服务贷款审批等待时间,从客户角度出发,效率的提升让服务更快捷、更方便,同时有效降低客户获贷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从银行角度出发,效率的提升还能降低银行网点运营成本和人工成本。银行要推动数字账户快速融入社交、旅游、消费等生活场景,搭建融资平台,重构借贷业务模式以获取新的竞争力;借助机器人投顾变革传统的服务方式、提升运营效率,进而将服务客户扩展至大众市场。

    防控风险是关键。金融科技没有改变传统金融风险的隐蔽性、传染性、突发性和负外部性特征,而且由于技术和网络属性,其风险的波及面将更广、传染度更快、溢出效应更强。要使金融科技创新带来的风险处于可管、可控和可承受范围,还要做到风险管控与产品创新服务同步规划、同步部署和同步推进。

    坚持完善配套

    让金融科技“精准落地”

    无论是政策层面还是市场层面,金融科技蓝海已经全面展现,将成为推动银行发展的一大功能,不管是数据红利还是技术红利都需要本土化落地,需要硬件软件多方面的支持和配套。

    强化人才配置。在推进科技金融落地中,要重视引进高层次、高学历、高技术人才,提升软件自主研发能力,补齐人才短板。

    强化硬件投入。数据中心建设是金融科技最大的硬件基础设施投入,未来的效能将远胜银行金库,其强大的数据整合、计算、运算和传输能力将成为未来线上金融需求处理的核心竞争力。

    争取地方支持。对于地方性银行而言,在对接科创需求方面,要加强与政府部门对接,推动掌握海量数据的政府部门与银行加强合作,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强化资源挖掘和开发利用。配套专项服务机制,探索投贷联动模式,试行高端人才创业贷,支持高新企业、科创企业发展,切实提升科技金融发展效果。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