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服务同质化的今天,银行业传统获客模式的生命周期正在互联网金融冲击下被缩短,发展智慧银行的方向是正确的、毫无疑义的。而问题主要集中在如何打造农信社的智慧银行,如何发展农信社的个性金融服务,从而提高客户体验黏性。笔者认为,从宏观的高度描绘发展的蓝图,从更实际的角度推出个性化的产品,从更宽的角度搭建一站式服务,从更立体的维度延伸当前的业务链条,逐步建立适应农信社的生态闭环,具体而言,可以用“一个中心,三个新”来概括——以客户为中心,换上新马甲,占领新阵地,培育新链条。
以客户为中心,突出战略输出前瞻性。当前,金融机构普遍把“以客户为中心”作为最核心的服务理念,但通常只能贯彻到态度层面,但还远远不够。只有真正理解客户,知道客户想要什么,输出客户更想要的,才能建立一定的竞争优势。
换上新马甲,突出个性化应用输出。移动互联技术给当前生活带来的变化本质上就是使得人们的生产生活更分散化、场景化。面对这种变化,农信社应凸显自身的特色,老酒换新瓶,向“小而美”的个性化精准服务转移,更专注于客户的某一项需求满足。
占领新阵地,突出产品及网点的互联互通。要推动服务理念转变,将一个网点链接到更多应用场景,以客户就近原则,推动一站式服务,让客户在最短的时间内,无需多方沟通协调,即可得到问题结果,从根本上减少沟通成本、增强客户体验、提升客户满意度。如设立在居民区附近的网点,可以联合社区物业和周边商户,形成集物业服务、信息发布、在线交流等为一体的一站式社区生活、金融与商务服务体系,通过建立包含居民端、物业端、商户端、管理端等平台的系统,为居民解决提前预约排队、缴费、转账等业务,为物业公司解决收现金、缴费繁杂等难题,从而形成一揽子线上线下综合金融服务。
培育新链条,突出生态闭环的营造。构建生态闭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尤其是农信社受制于自身的体量和技术储备,必须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淡化速度执念,强化质量意识,优化要素投入,做到有取有舍、有保有压、有进有退,做好对传统模式的改造升级,推动整体经营结构平衡稳健发展。先搭好架子,然后统合现有资源、机具,转变过去外拓营销思路,强拉硬抓的做法,细分客户群体,整合碎片化场景,形成合力展示在客户面前。具体而言,在硬件方面,加快智能机具的布设,引入保险箱业务等模块。在软件方面,加快科技化进程,依托省联社平台,建设积分商城、绩效计分系统、预约业务系统等电子系统,通过软件后台串联各硬件设施,使模块与模块之间相互关联,提升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能力;通过引入积分商城吸引青年及女性客户,增强客户黏性;通过智能机具吸引中青年客户,收集客户信息,完成产品推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