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6月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新媒体时代 网络舆情管理能力亟待加强

□ 山东汶上农商银行 李淑丽

    随着新媒体时代到来,网络舆情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蔓延至社会各个角落,维护农商银行社会形象,提升网络舆情管理水平,已成为农商银行亟需解决问题。

    困难

    网络舆情监测处置滞后性。一是舆情监测滞后性。当前农商银行多数法人机构舆情监测主要依靠人为搜索,尚未实现系统自动监测,或者依靠省联社或市办舆情转告,对网络舆情发现存在滞后性,往往错失舆情处置先机。二是舆情处置流程不完善。多数农商银行缺乏成熟完善舆情处置预案,预案流于形式,操作性不强;当舆情真正来临时,对舆情处置流于表面,陷入删帖或冷处理误区,未能与宣传部门、网管部门、新闻媒体等机构形成协同处置机制。在舆情处置善后阶段,缺乏追踪监测、缺乏总结,不能对形成舆情问题原因进行及时整改,完善深层次追究,导致同类同质问题屡屡发生。

    人员配置不齐备。声誉风险尚未引起基层农商银行足够重视,在人员配置上,未实现专人专岗,缺乏专业舆情监测处置人员,在舆情来临时,往往陷入混乱,不知如何着手处置引导舆论导向,错失舆情处置先机。一线员工普遍缺乏声誉风险意识,当声誉风险出现时,不能及时识别、上报,造成小投诉引发大舆情。

    网络舆情发生重灾区为信贷与服务两大领域。信贷业务尤其是存量贷款业务为舆情发生的重灾区。随着人们信用意识逐步增强或在他行办理贷款时,发现征信存在问题,网络投诉成为倾诉平台,具有突发性、处置调查困难、牵扯面广特征,事前无法预防。服务成为舆情发生第二关注点。消费者对服务规范性、透明性要求越来越高,过度维权现象时有发生,加之银行工作人员处理不善,造成服务舆情发生。

    建议

    加强人员培训,开展媒体合作。当前,主流媒体都建立舆情监测网络平台,农商银行可与主要新媒体开展合作交流,实现舆情信息互通,即可减轻技术成本,又可节约人力资源。网络舆情对于农商银行来说,是新生事物,对于主流媒体来说,已形成一套完善处置流程与方案,利用其技术,借鉴其经验,培养农商银行自身专业化舆情人员队伍,形成符合农商行实际的舆情处置流程。

    完善规章制度,制定舆情处置预案。舆情处置在于快,要在第一时间联系当事人,还原事实真相,实施新闻发言人制度,统一宣传口径,以精确语言发布通报信息,引导公众舆论导向,对舆情真相、处理方式、责任追究要如实向公众交代。向制定完善舆情预案,实现舆情全流程监控。重视事前预防,及时发现舆情苗头,掐灭舆情蔓延势头;事中要有效控制,防止事态蔓延;事后要加强监控,防止死灰复燃。

    持续不断推进合规文化建设。防范舆情的源头,在于合法合规办事,不触碰法律法规与监管红线,要革除“重经营、轻管理、重业务发展、轻风险防范”的落后观念。员工要从自身做起,树立“自我合规”意识,提高思想道德水平,从主观上杜绝违法违规事件发生,真正做到“内控在于心,合规贵于行”。

    理顺舆情处置顺序,防止本末倒置。发现舆情,切勿慌乱,冷静分析处置;联系当事人,了解当事人需求,分类处置;对于不实网络舆情,要制定统一宣传口径,由新闻发言人在主流媒体统一向社会通报,防止因口径不一致引发次生舆情;加强与宣传、网监部门联系,密切舆情发展动向,适时引导舆论走向;加强与舆情发布网站沟通联系,申诉不实信息,防止舆情进一步蔓延。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