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3年诞生以来,同业存单市场发展迅猛,年末存量由2013年的340亿元增长至2017年的79936.1亿元,平均年度增加近20000亿元。虽然同业存单市场逐渐成熟,但对投资者而言常常难以将同业存单业务明确划分为投资类业务或融资类业务。
首先同业存单是短期投资类金融产品,随着发行规模逐步扩大,同业存单市场在银行间市场重要性日益增强。
公开流通,市场定价。同业存单是一种在银行间市场公开发行和流通的有价证券,通过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前台交易系统发送报价,并在专门的机构(上海清算所)托管结算,具有信用评级、期限分类、定价规则等债券型金融产品的普遍性内涵。
交易活跃,市场优选。同业存单与利率债相比具有价格优势,与信用债相比具有信用优势,活跃程度明显。同业存单热门品种经常出现一级市场抢购的现象,同时AA+及以上评级同业存单在二级市场交易也非常活跃,成为货币基金、资管产品的宠儿。
地位提高,市场稳固。目前,同业存单存量规模仅次于国债、政策银行债和地方政府债,超越公司债成为第四大债券品种,同业存单市场也已成为重要金融子市场,与利率债和信用债市场相互影响,在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其次同业存单也可以说是一种短期融资类金融工具,并且在调节银行间市场流动性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期限较短,流动性强。目前,同业存单主要期限品种包括1M、3M、6M、9M和1Y等,1Y以上规模非常小,具有显性货币市场融资类产品特点,其中1M和3M规模合计占比长期保持在65%左右,并且二级市场日常成交集中在短期产品(7D、14D、31D等),与回购业务关联性极强。
利率较低,收益性低。同业存单利率定价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为基准,一般低于同期限票据、理财和短融等产品,金融机构投资3M及以内期限同业存单大多是为了调节资金流动性,或等待更好的投资时机,而不是单纯赚取票息。
风险较小,安全性高。同业存单具有天然商业银行信用,违约风险概率相对较低,一经问世便得到了市场的青睐,低评级同业存单交易频度高于高评级信用债主要得益于同业存单的银行信用,在金融市场信用风险暴露不断增多的时代环境中,同业存单的信用优势越发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