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赋予农村金融不忘初心、回归本源的新定力、新要求、新方位。这就要求农商银行围绕“农”字做足文章,深耕农村、深入农户、深挖农情,持续加大信贷服务转型步伐;做实乡镇、做强城区、做优园区,努力踏实金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主力军的每一步。
农商银行做足“农”字文章,支农惠农“不脱实”,不仅要正确处理好围绕“农”字转的问题,还应正确处理好信贷“投向”与“投量”的问题。
做实阳光信贷,摸清农情。农商银行应进一步加大农村金融服务力度,做到村村通、户户到,无缝服务;对城区应实施网格化管理,明确责任,打通服务“经脉”;对小微企业,实现一主一档,定期更新,明确专业对接服务,打造公开透明、规范高效、互惠互利、廉洁高效的惠农绿色通道,把信贷服务触角延伸到最基层——农村田间地头、商区、企业,消除金融服务的“空白点”,真正让农户、小微企业得到实实在在的金融服务。
做实授信评议,打造诚信氛围。针对不同客户群体,采取不同的工作措施。对于农户,利用自身研发的“信贷工厂”系统前移授信调查;对于全辖行政村、村民小组和广大农户集中授信评议,评议授信金额和授信面扩大化;对于镇区个体工商和电商群体实行资产、现金流与销售统一参考模式,建立个体户档案,及时予以授信额度;对于园区小微客户实行年检制度,逐户建立小微业主档案,年检后授信额逐年提高;对全辖授信评议后的客户,根据家庭经营产业、行业、职业精细划分,按网格化管理模式,由客户经理认领、对接、维护、营销,确保“一户不遗漏、一户不流失”。
做实产业对接,做优园区服务。围绕区域发展重点,深化服务范围。紧紧围绕当地政府有关产业集聚集群和规模扩张,结合产业现状,加大贷款投放力度,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和小微业主技术改造升级,将信贷资金向绿色、环保、低碳、科技型企业倾斜,向生态、订单、土地流转等新型经济体倾斜。
做实扶贫攻坚,实施精准施策。加大脱贫攻坚力度,实施精准扶贫策略。针对贫困群体,制定“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对接扶贫信贷资金,采取先授信、后用信的方法,对全辖扶贫户及时给予授信,从而让“弱势”群体、“瘦身”客户有致富的“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