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5月1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实施“质量提升”: 农商银行转型必然之选

□ 安徽长丰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 费广海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新时期的重要目标和任务。“质量提升”这一关键词对金融行业同样至关重要。当前,新一轮经济金融改革加速孕育、集聚迸发,正在引发社会资源的重大调整,以及金融机构竞争格局的重塑。

    在竞争中,长期依托粗放管理模式的农商银行必然困难重重。要破解发展瓶颈,必须抓住时代机遇、顺应发展潮流,在推行自我变革中实现质量提升,才能在新一轮洗牌中脱颖而出。

    提升发展质量的必要性

    新时期宏观调控的具体要求。新发展理念凸显对质量工作的重视。

    增强质量优势是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决端正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金融机构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更应把握好“质量提升”这一主流趋势。

    转变粗放型经营模式的必然选择。伴随产业经济、金融环境、技术创新的发展,客户不断升级的金融需求与农商银行相对落后的服务能力之间的矛盾,上升为当前农商银行面临的主要矛盾。依赖高资本消耗的业务发展难以适应激烈的同业竞争,成为农商银行面临的主要压力,必须通过提升发展质量来提高服务水平和经营效率。

    而传统粗放型经营模式难以为继,突出表现在以下几点:

    经济红利减弱。持续多年的投资拉动型经济模式遭遇产能过剩、债务高企的瓶颈,市场上有效信贷需求不足,且国家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行“三去一降一补”,必然会经历改革的“阵痛期”,一部分“僵尸企业”将逐步退出,其中不乏农商银行的存量客户。今后,农商银行只能在有限的市场、面对有限的资源,做精做细。

    成本优势不再。存贷利率上限的取消,意味着商业银行过往的低成本负债优势面临瓦解,资金成本上升成为难以逆转的趋势。与此同时,人力资源、产品营销、系统开发等其他成本刚性上升,成本端面临压力。

    市场竞争力衰退。农商银行在农村市场一直有着点多面广、人员熟、地缘亲的天然优势。随着各大商业银行纷纷下沉服务重心,在农村地区增设网点,这一优势也逐步被瓦解。农商银行要有效降低成本,在利润增长趋缓的前提下,实施更为精细化的管理模式,进行效率提升和模式改变。

    实施“质量提升”的发展方向

    2018年3月,《中国银监会安徽监管局办公室关于深入开展“质量提升年活动”方案》下发,方案为深化银行业改革、提升发展质量指明了方向和道路。长丰农商银行实施“质量提升”的发展方向如下:

    转变发展理念,注重考核发展质量。要充分认识到农商银行首轮改革后,业务高歌猛进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过度依赖高资本消耗的经营模式更不可持续,要牢固树立资本约束的经营理念,并贯彻落实到每位员工以及经营活动的全过程。

    转变思想观念。强调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实现降本增效。降本,即:控制管理成本和风险成本。增效,即:通过扁平化管理,向机构要效益;通过简化审批流程、提高人均管贷户数、提升办贷效率,向效能要效益;通过做大做优客户规模,向规模要效益。

    健全资本约束机制。建立以资本充足率为核心的资本约束机制,逐步探索并重点发展低资本占用、高资本使用效率的资本节约型业务,提高资本收益水平。

    优化调整绩效考评体系。建立以资本节约为导向、以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率为核心的绩效考评体系,逐步降低传统以规模和会计利润论英雄的考核指标权重,重视净息差、利润率等指标,真正发挥绩效考核对业务经营模式转型的“指挥棒”作用。

    探索差异化发展道路,培养核心竞争力。在行业中做出亮点、做出特色既是打响农商银行品牌的关键,也是培育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要明确自身发展定位。认真思考在同业竞争中的优劣势所在,学会扬长避短、弯道超越,同时充分发挥点多面广、人缘亲地缘熟的得天独厚优势,将发展重心转向本土市场,做出亮点特色。

    做好地方产业扶持。要紧密盯住政府实施的一系列政策和举措,出台配套服务和产品,提升合作紧密度,为地方特色产业不断做强做大提供坚强的金融支持。

    打造“一个支行一张名片”的亮点工程。鼓励各网点依托地方乡镇发展重心和市场特点深入思考,业务经营找亮点、汇报工作有亮点、对外宣传出亮点,进行系统性总结并不断改进和完善,使之成为极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特色名片,形成亮点纷呈的发展局面。

    实施精细化管理,在本土市场深耕细作。细分网格,实现社区管理全覆盖。建成社区银行网格化管理平台,将全区各个镇(街道)划分为集镇中心区(街道商务区)、居民社区、产业集聚区、市场商贸区等区块网格,实现从单纯管理行政村居民向管理区域所有人员转变。

    优化配置,确保客群全触及。按照“定格、定员、定岗、定责”的四定原则,每个网格配备一名管理员、协管员、联络员和监督员,做到村村入网、人人进格、以网定编、以格追责;在村居设立“助农服务点”,合理布局“1公里金融服务圈”。

    夯实基础、批量授信,力促金融需求全对接。以“白+黑”“5+2”的工作方式摸清、采集网格内客群信息,通过三轮背靠背评议,全面推进网格批量授信。

    完善机制,提升网格服务新质效。对柜面人员进行转型、分流,柜面人员、中后台管理人员和一线营销人员占比3:3:4,营销人员占比位居全省前列,同时全面推广电子银行量化考核机制,实现责任到人、效酬到人。

    保持创新活力,推动发展模式转型升级。电子银行业务提质增效。主动顺应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在电子银行业务上做新做精,抢占市场,同时通过厅堂内大堂经理引导、线上优惠活动等方式,鼓励客户使用手机银行、ATM等电子银行渠道进行交易,并纳入大堂经理业务量考核,提升交易替代率。

    消费金融业务提速增量。健全消费金融中心管理机制,逐步提升管理效能。加强消费金融中心队伍建设,尽快建立一套新型客户经理管理体系,培养出一支业务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营销团队,为全行实施客户经理改革种好“试验田”。

    规范资金业务健康发展。加强对金融市场部资金运作管理,在资金配置上要“轻”,优先配置资本占用少的轻资产,把杠杆率降到合理水平;在资金营运上要“活”,做到决策活、调头活、资产组合活、期限搭配活、交易对手选择活,并出台激励考核办法促使资金运作效率最大化。

    主动融入“乡村振兴战略”,提升服务能力。建立适应性服务机制。努力做到“乡村振兴信贷资源优先安排、支持乡村振兴贷款优先发放、乡村振兴相关金融服务优先满足”三个“优先”,同时完善“三农”人才储备与培训机制,对标新时代“三农”工作要求,培养造就一支有情怀、有责任、有担当,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村金融工作队伍,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对接农村现代化建设需求。新时期,长丰县将立足双城双轴,着力打造品质北城、建设精致县城。长丰农商银行应紧盯县政府“双轮驱动”“双城引领”一系列新措施,积极谋求合作空间。

    紧密依托北城公共服务提升“1336”工程,提前做好相关配套服务设施的跟进工作,在第一时间抢占市场先机;扶持田园综合体模式发展,增强农业产业的自主“造血”功能;主动推进绿色金融发展,加大对绿色、环保、循环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为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提供精准金融支持。

    运用金融杠杆调优农业结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必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这是打造强势农业、推动乡村振兴的主战场。作为支持地方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机构主力军,农商银行责任重大,必须“加减乘除”一起做。

    做加法,即:加大对地方特色农业种植的支持力度,从依据需求创新产品、提供增值服务、帮助寻找销路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与地方龙头产业增加粘合度;做减法,即:控制和压缩向低端无效生产贷款投放规模;做乘法,即:深入支持农业多功能发展,扶持地方特色产业向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拓展,实现深度融合,助力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做除法,即: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从高污染产业逐步退出,帮助企业借助科技手段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优结合。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