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县域农商银行因其接地气的天然属性,在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上既责无旁贷,又有一种“舍我其谁”的担当。
面对今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准确定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步走”时间表,以及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县域农商银行应通过建立愿景和目标,策应乡村振兴战略,服务乡村振兴实施。为此,江苏金湖农商银行提出了打造尊严银行、健康银行和幸福银行的三个阶段性发展目标,并努力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深度对接乡村振兴战略,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写好满意答卷。
坚守支农支小定位
打造尊严银行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这句古朴的话虽经千年传诵,仍然不失为指导我们实践的准则。要想打造尊严银行,不可避免地要思考尊严从何而来?作为立足“三农”、服务小微的县域农商银行,尊严必然来自于农户和小微企业的认可。长期以来,农商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坚守服务“三农”定位,贯彻执行党的农村金融指导方针,通过不断自我革新,担当着不同时代赋予的解决“三农”问题的责任。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时代,县域农商银行要保持“通农情、懂农事、知农需”的优势,以监管政策为指引,继续发挥“支农、支小”作用,在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金融支撑、助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现代化推进的同时,也为自身赢得“尊严”。
要通过接地气的金融产品、零距离的服务对接,与乡村振兴的主体(农民、农业、农村)建立相互依存的关系。开展“阳光信贷标准化”建档扩面、信贷资金靶向扶贫、农村现代支付环境建设、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便民金融服务“村村通”等各类特色项目,着力打造农村“阳光信贷”、“便民贷·利民贷”、小微企业“微时贷”等主打信贷产品,实现信贷产品与服务的多层次、广覆盖,彻底打通“最后一公里”金融服务渠道。
要通过高频率的走访、全方位的营销,与广大客户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以走访拉近与客户关系,以调研探索客户需求,围绕走访调研成果,针对性地创新产品与服务,契合客户需求。同时,要建立以“阳光金融”事业部为特征的农村支行区域化竞争服务模式,强化激励考核和竞争推动,实施普惠金融产品全员营销,健全专职营销、辅助营销、兼职营销等全员营销职责体系,为客户提供源源不断的金融供给动能。
要通过守规矩、固底线,得到监管部门的支持和肯定。通过最大限度地利用好货币政策、金融监管政策,更好地为乡村振兴提供金融服务,并坚持合规稳健经营主线,守好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确保回归本源,专注主业,继续扮演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关键角色,提升信贷、结算、理财等一揽子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和便捷性,在服务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不断得到上级管理、监管部门的肯定和支持。
坚定高质量发展步伐
打造健康银行
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县域农商银行服务乡村振兴同样需要健康的“体魄”。核心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等各类监管指标是否达标是衡量银行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准。在当前监管政策的指导下,打造可持续、竞争适度和风险可控的健康银行正成为农商银行的不懈追求。为此,县域农商银行要始终坚持稳健经营,不搞贪大求洋,立足县域精耕细作。
要全力推进信贷模式转型。信贷业务作为县域农商银行的最主要资产业务构成,应着眼于全面信贷管理以推动信贷模式转型。这就要求信贷条线围绕前中后台“三台”管理,矢志不渝推进“三台”制衡,做实做透“阳光信贷标准化”、普惠金融全员营销、集中放款中心推广,在信贷管理集中化、专业化的基础上,持续规范信贷审查标准,做到既坚守合规经营又不提高普惠金融的门槛。
要精心锻造专业化运营队伍。在机构设置上,强化扁平化管理,设立公司金融部、阳光金融事业部等推动普惠和零售业务发展,设立资产保全事业部,实施不良资产清降分层考核,激励清收业绩实现一年翻番的“大手笔”,维护“乡村振兴”保持良好的信用环境;在人员配置上,推动信贷员向客户经理角色转变,通过课程化班级轮训的方式,提升客户经理综合业务素质,结合到兄弟单位学习先进经验、“阳光信贷”外拓营销、不良贷款集中清收“风暴”等形式,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糅合,有效提升团队的整体业务水平。
要认真推进合规风险体系建设。出台切合实际的工作规划,并组织召开动员大会、推进大会、阶段性总结大会等,对照计划,盯紧目标,步步为营,确保既定序时任务的完成。同时,要强化县域农商银行的合规“灵魂”塑造,通过培训、竞赛、考试、演讲等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促进合规文化深入人心。
坚持获得感稳步提升
打造幸福银行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指出。这也提醒我们,打造幸福银行必须依靠勤劳与奋斗,在奋斗中收获,在收获中推动形成“员工因我而发展、我因员工而自豪”的无为而治的企业文化。
要为员工自我实现提供保障。这就要求,在县域农商银行扁平化的组织架构下,为员工量身设计晋级体制和岗位安排,满足员工发展需求,使员工在优良的成长环境中,持续实现自我升华,为农商银行服务乡村振兴赢得美誉。一要实施岗位标准化建设,为员工提供成长空间。进一步加强员工等级管理,建立以员工岗位职务等级为核心的、具有县域农商银行特色的等级体系,淡化行政级别,体现岗位责任、风险、贡献相匹配的原则,将岗位职务划分为管理、营销、操作、专业和卓越等五类,并在每个职务中设立3-5级不等的序列,激励员工从低序列向高序列的奋斗中收获幸福。二要制订员工职业发展规划,明晰员工职业生涯通道。制订职业发展的相关制度和流程,鼓励员工参加业务相关职业资格认证,构建基层员工、青年员工成才通道,建立各岗位后备人才库,让幸福有奋斗的方向。三要开展“规定动作”顶层设计,实现具体业务操作的规范化。日常工作中,一些员工常常因为工作的具体方法不对导致工作效果不明显而苦恼,这就要求我们在顶层设计上给予指导帮助。对诸如“不良贷款公示催收”、“阳光信贷”标准化建设、管理(服务)岗位负责人履职等方面的工作进行细化,通过考核办法的方式引导和推动具体工作的开展,使得相关员工在“遇到困难不找借口,找方法”时能够豁然开朗,进而提升员工服务乡村振兴过程中的幸福感。
要为社会贡献普惠金融力量。要从实际出发,牢牢把握和发挥自身决策链条短、根植县域积累的传统优势,加大县域农商银行践行普惠金融的力度,成为为客户、企业、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幸福指数攀升贡献力量的银行。一要主动创新,满足需求。要加快产品创新,继续传承和践行“背包银行”精神,在走访调研的基础上,研发推广“三农”和实体经济最需要的金融产品,同时加强与涉农政府部门、担保公司的合作,共同研发涉农产品,担当支农重任;加快服务创新,始终发挥科技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建设具有枢纽性质的运营管理平台,充分对接各业务系统,不遗余力推进科技对业务和服务的支撑,让客户在终端体验的意愿不断得到强化。二要主动担当,关心公益。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关注和关心乡村中的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切实做优新型社会保障卡的发放激活工作,在提供补贴代发、代取等金融便民服务的过程中,成立志愿者服务团队,为贫困和弱势群体提供上门服务、接送服务等力所能及的帮助,使县域农商银行与乡村更亲、更近的服务形象得到广泛认可。三要主动作为,优化环境。相对于其他同业金融机构,县域农商银行客户柜面业务的办理比重还比较大,对柜面服务的期待也更多。为此,要以打造标杆网点为抓手,对照银行业千佳示范网点标准,加强硬件设施升级改造,强化厅堂服务人员业务培训,营造温馨舒适的服务环境,让周边居民对县域农商银行的服务体验成为一种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