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村镇银行已经走过了10年的发展历程,资产规模也已突破万亿元,成为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普惠金融及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客观来看,村镇银行的发展不均衡,除去体制、技术、人才等客观因素外,在主观层面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各行各业谋求创新推动转型的大环境下,村镇银行要想在农村金融市场上为自己赢得生存空间,就必须要以创新的精神和勇气,不断提升创新能力。首先,要了解形势,通过学习思考,正确地判断形势,保持正确的创新方向;其次,要了解政策,吃透政策,在落实政策中寻求机遇,抢抓机遇,研究出正确的创新路径。
要加快业务创新。一方面,创新信贷产品。要紧盯当地市场和客户需求,结合实际持续开发研究差异化、适应性的产品,以灵活的授信额度、授信方法、担保方式、利率定价用产品绑定客户,建立自已的核心客户群。另一方面,创新服务范围,提升中间业务收入能力。要转变重“存贷”轻“中间”的思想,积极推动电子银行、理财等新兴业务的发展,积极争取贴现、代理保险、代收代付等中间业务,持续拓展新业务和效益的增长点。此外,积极争取支农支小再贷款等各类金融工具,探索创新转型的多元路径。
要加快渠道创新。一方面,积极推进物理渠道的转型升级,提升网点标准化建设水平,结合实际增强网点功能,逐步推动由“存贷汇”专营店向社区金融零售超市转变。同时,积极向城镇延伸网点和人员,通过网点下沉来培育客户,开拓市场,创造品牌。另一方面,主动顺应形势,紧跟时代和科技发展步伐,紧扣客户和业务发展需要,拓宽电子银行渠道,推进网上银行、电话银行、银行卡、POS机、自助银行的建设,为客户提供便捷的服务,努力打造社区和镇村居民的“贴心银行”。
要加快机制创新。要制定创新规划,完善信息收集反馈机制及项目开发机制,充分调动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为创新发展服务。在自身创新能力有限的情况下,要积极与发起行的相关部门搞好对接,把握政策信息、业务开发、资质申报、指导推广、调整改进等关键环节,加快创新性业务的有序开展。同时,注重人才的培养,除了引进外部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才以外,还应注重对各专业条线创新人才的培养,逐步形成一支业务精湛、思维活跃、了解市场的创新人才队伍。此外,要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完善绩效考评体系,坚持以人为本,短期业绩考评与长远目标考评相结合,将绩效资源向核心业务、重点人员和推动转型发展的关键指标倾斜,营造产品创新、业绩提升、价值创造的良好导向,全面激发经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