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3月2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湖北省潜江市:小龙虾撬动大产业
□ 本报记者 白琦瑛

    “我2016年回到家乡开始种稻养虾,一年下来比进城打工挣得还要多,何乐而不为!现在虾稻产业发展趋势特别好,村里返乡养虾的人越来越多了。”3月17日,湖北双湖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社员赵永福一边查看即将开捕的小龙虾,一边对记者说,“我们这里的虾稻都是富硒产品,亩产要比普通虾稻增收5000元,所以我们这一直流传着‘打工不如回家,回家就要养虾,养虾要养富硒虾’的说法。”

    为更好地挖掘养虾稻田的潜力,潜江市创新出了“虾稻共作”模式,变过去“一稻一虾”为“一稻两虾”。“虾稻共作能充分利用稻田资源,将水稻种植、龙虾养殖有机结合,通过资源循环利用,全程使用频振式杀虫灯,减少农药用量,达到小龙虾、水稻共同生长,产品品质同步提升的目的。”双湖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林本常告诉记者,“运粮湖地区土地含有硒元素,为使产品达到富硒标准,2015年5月,供销合作社与省农科院开展技术合作,开展富硒农作物绿色、高产、高效种养模式攻关,探索出了小龙虾富硒养殖技术和水稻优质富硒种植技术。”

    记者了解到,为扶持产业发展,张金供销合作社以湖北双湖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为载体,采取联合合作方式创建了潜江市张金供销合作社运粮湖三农服务中心。该中心成立以来,先后在潜江市运粮湖管理区、张金镇、浩口镇、后湖管理区等地,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销售”的产业化运作模式,充分发挥自身“一头连接农户,一头连接市场”的纽带和桥梁作用,开展了富硒稻、虾、水果等农产品综合种养与加工,解决服务区域农村剩余劳动力500余人,辐射带动周边区、镇稻田综合种养技术推广应用。

    “富硒虾的高价值和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对虾稻产业发展的要求,吸引了我们本地及周边的众多农户加入到合作社,我们将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打造4万亩富硒虾稻基地。”林本常介绍,合作社将通过实行统一种养标准、统一科技服务、统一产品质量、统一品牌战略、统一销售市场的管理模式,完善安全质量监管体系,规范小龙虾科研示范良种选育、苗种繁殖、健康养殖等环节,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全程服务,引导农户走专业化、标准化、品牌化的生态健康农业道路。

    随着虾稻产业的快速发展,精深加工、贸易、投入品等延伸空间不断变大,潜江市也涌现出一批成熟的加工企业和餐饮企业。“小龙虾虾头可用于提取甲壳素,是化妆品中常用元素。潜江华山水产有限公司是潜江市本土加工企业,通过技术手段从虾头虾壳中提取甲壳素,推动小龙虾从传统农业跨进现代生物医药领域。我们生产的小龙虾因富含硒元素而被华山公司青睐,目前已达成初步合作意向。”林本常介绍,除华山公司外,潜江莱克水产公司、餐饮企业虾皇以及武汉周黑鸭、东湖宾馆等也纷纷向合作社抛来了橄榄枝。

    为满足作为国内最大的小龙虾集散中心的要求,潜江市供销合作社下属企业潜江市潜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积极构建中国龙虾交易中心及虾谷360垂直平台,为全国800多个城市、18000多家终端客户提供物流服务。据统计,该交易中心外地龙虾交易量占到了总交易量的80%,湖南、江西、安徽等以及湖北省多地的虾源大多通过小龙虾交易平台走向全国和欧、美、日、韩等20多个国家及地区。

    “潜江市小龙虾产业的发展,是一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创新发展史,小龙虾产业已成为富民强市的第一特色产业。下一步供销社将紧紧围绕潜江市‘决战虾稻产业800亿’战略和运粮糊‘建设四个农场’的工作目标,进一步提升为农服务能力,推广富硒稻虾种养,带领农民科技致富,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新的贡献。”潜江市供销合作社主任何锋如是说。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