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3月2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全国政协委员骆沙鸣:以“优二进三”理念引导产业融合发展提升

□ 本报记者 张 成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四化”同步建设的短板在农业现代化,要以新的发展理念破解“三农”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泉州市政协副主席、泉州市科协主席骆沙鸣表示,当前“三农”问题已上升为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要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抓手建设美丽中国,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要以‘优二进三’理念引导乡村农业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与提升。”骆沙鸣认为,应创新现代种苗业,注重我国农产品地理商标保护运用与提质增量,补齐农产品深加工的短板,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和仓储保鲜,发展电子配送、直供直销、微信营销等新模式。他建议,进一步提升我国农业生产的专业化、标准化、社会化水平,拓展农业的特色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空间,拓宽和延伸农村生态文化、旅游、休闲等功能,坚持“一乡一业”“一林一品”“一村一策”等,发展农家乐、文创驿站和民宿等,用文化创意激活传统村落保护;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对青年农民发放培训券、创新券、服务券等,重点培育更多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职业农民;在乡村按照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服务便捷化的要求,建设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基地;统筹利用国际国内农业市场和资源,做好“请进来”和“走出去”这两篇文章,进一步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业合作,提高利用国际农业资源能力和水平。

    骆沙鸣强调,乡村振兴计划应注重乡村的产业体系重塑,推行“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活动。包括全面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数字农业、定制农业、创意农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这可同时带来乡村的经济振兴和文化复兴,让生活在乡村社区的居民有更多的归属感和尊严感,激活农村发展活力,有效应对村落的过疏化、人口的老龄化和村庄的空心化。

    他同时指出,要调整和优化现代化的农业生产结构,努力满足社会对农产品的高质量和多元化新需求。发挥现有的农民合作组织的经济性、教育性、社会性等综合功能,做大做强农产品线上线下交易的常态化平台;引导城市的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管理等现代要素向农村农业流动,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协调发展。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