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3月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全国工商联: 以系统性对策 有效防控金融风险

□ 本报记者 李 博

    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发展迅速,但潜在金融风险也进一步凸显,成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不利因素。全国工商联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上提交的《关于有效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提案》,提出了系统性的对策,从而服务于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提案的撰写方,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负责人指出,产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原因包括:现有法律法规等制度安排滞后,不能完全适应金融产业发展;金融监管能力不足,尚不适应金融市场变化;金融体系供需结构不匹配,难以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实体经济存在产业、区域、企业等多方面的结构性失衡,配置金融资源的有效性不足。

    对此,全国工商联建议,应采取系统性对策有效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

    一是打造新制度供给,促进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要加快完善金融制度安排,完善金融法律法规等管理制度,完善金融业务持牌经营管理;加强不同金融行业、领域之间法律法规制度的整体协调;对于新兴金融行业、业务和产品,应及时明晰监管主体、监管边界,加快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要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继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中央地方财政体制改革,除特殊领域外,全面放开投资领域,鼓励民间投资进入。通过系列新制度供给,增强企业发展实体经济的信心,提高实体经济投资回报率,引导金融机构回归实体经济本源。

    二是构建新监管框架,增强金融主管部门监管能力。要加快形成新的监管框架,补足监管短板。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理顺监管机制,在监管方向、监管政策方面强化统筹,补足监管短板,提高监管能力;引导规范金融创新,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等新兴金融机构的监管,强化对交叉金融业务的监管等,由单一监管向综合监管转变。

    三是形成新经济结构,从根本上为提升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能力奠定坚实基础。要加快优化产业结构,增强经济的风险抵抗能力。坚持制造业强国战略,加大对中国制造2025、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产业的支持力度。加快上游过剩产业去产能进程,提高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的比重。中央层面应加强政策的统筹性,避免产业同质性、区域政策同一性,造成金融资源在某些产业、区域的过度配置,为日后埋下风险隐患。要加快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民营资本,深化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程,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加快国有僵尸企业的出清和破产重组,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提案建议,未来三年政府可通过打造新制度供给、构建新监管框架、形成新经济结构,全面打响金融攻坚战,实现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在新时代下高质量发展。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