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年来,全国平均每年旱灾发生面积4亿亩左右,是上世纪50年代的两倍以上,平均每年成灾面积2亿多亩,因旱损失粮食600亿斤以上。因此,必须把发展节水农业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探索一条合理用水、高效节水的水资源利用途径。水肥一体化做到了水肥同步,对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农业以土而立、以肥而兴、以水而旺。水是农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也是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旱灾发生频率越来越高、范围越来越广、程度越来越重,干旱缺水对农业生产的威胁越来越大,旱情已成为影响粮食和农业生产发展的常态,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严重威胁。近10年来,全国平均每年旱灾发生面积4亿亩左右,是上世纪50年代的两倍以上,平均每年成灾面积2亿多亩,因旱损失粮食600亿斤以上。因此,必须把发展节水农业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探索一条合理用水、高效节水的水资源利用途径。
新世纪以来,中央提出“把节水灌溉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连续多年,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都要求把节水灌溉作为重大战略举措。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业节水工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农业节水政策措施。国家“十三五”纲要也提出“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2016年8月,山东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节水农业和水肥一体化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初步构建起与当地水土资源条件及农业生产布局相匹配,工程节水、管理服务、农艺措施、政策支撑相协调,水肥利用效率提高与装备产业发展相促进的节水农业体系”。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大规模实施农业节水工程, 把农业节水作为方向性、战略性大事来抓,大力普及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加大水肥一体化等农艺节水推广力度”。烟台市供销合作社根据《关于加快发展节水农业和水肥一体化的意见》要求,以下属企业烟台农资总公司为抓手,在山东、内蒙古等省、自治区推广节水灌溉及水肥一体化技术。
今年以来,针对烟台及山东各地的种植结构,烟台农资总公司围绕当地主要农作物,走访大量农户进行了前期调研,针对不同农作物、不同面积的农作物,采取微喷、滴灌、管灌等多种节水灌溉方式并行,制订了多套实施方案,节水农业和水肥一体化工作迅速开展起来。
鉴于农民对水肥一体化技术认识不够及农民对新技术接受程度低等问题,公司专门组建了专业服务团队,从水肥一体化的前期设计、施工到后期维护,提供一条龙服务。同时,公司拥有一批专业的农业技术人员,将测土配方智能配肥、植保统防统治、实施有机质提升工程有机结合起来。另外,公司加大与农业科技推广部门、院校的合作力度,加大对农民尤其是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各类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组织、培训和引导工作力度,使更多的农民接受水肥一体化技术,常年培训农民10万余人次。
水肥一体化能够实现省工、省肥、提质的效果。通过节水灌溉技术,无需单独浇水、施肥,降低了用工时间和用工强度,约可减少劳动力50%以上;可有效降低肥料投入量40%以上,亩均肥料投入可节省300元以上。同时,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可根据作物不同的生长物候期所需的营养成分进行科学施肥,能促进作物生长。以胶东苹果为例,采用节水灌溉综合管理,可有效提高苹果商品率,亩均增收可达500元以上。但是,滴灌水肥一体化初次投资大,一次性投入的成本也会高一些,农民经济上难以接受。另一方面,农民对新技术接受程度低、成熟度低,必须有专门的技术人员指导。因此,公司设计了两种服务协议,尽量帮助农民实现省钱、省力、省时。
目前,公司与农户签订服务协议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与农户签订水肥一体化安装合同,收费按照“3—3—3—1”原则收取,即合同签订收取30%,材料进场收取30%,施工完成验收收取30%,半年至1年后使用无问题收取10%,以此来减轻农民的支付负担;二是与农户签订3—5年的服务合同,具体包括节水灌溉系统、作物种植管理、肥料套餐供应、植保套餐等全方位的服务。根据种植作物的不同约定收取部分押金,根据服务合同具体内容押金每年返还部分,直至全额返还。初步测算,管道使用年限在15年左右的,滴灌硬件投资在1900元/亩;管道使用年限在5年左右的,滴灌硬件投资在1100元/亩。截至目前,烟台农资总公司在烟台地区已经完工的水肥一体化项目面积达1260亩,正在施工的项目达1400亩,主要作物为苹果、大樱桃、蓝莓、茶叶等,主要分布在牟平、栖霞、蓬莱等区域;已签订合同尚未施工的项目面积达740亩,已洽淡推广达成意向的有5000亩以上,主要分布在栖霞、莱阳、蓬莱和牟平等区域。
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做到了水肥同步,对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同时,也可以有效地减少农药肥料的使用,避免了有毒农药及肥料对环境的污染积累,降低了药物残留,对改善和保护农业生产的生态环境有重要意义。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水肥一体化的市场发育还很不完善。施肥设备材料良莠不齐,农民盲目追求少投入而选用低质量材料,效果大打折扣;水肥一体化技术指导与相应培训尚不到位。水肥一体化项目的售后服务一直以来都是顽疾,技术指导薄弱,用户认识有限,盲目水肥一体化效果欠佳。此外,水肥一体化属于新技术,讲求少灌勤灌,和传统灌水方式相比差别较大,各种作物应何时灌水、一次灌多长时间、如何施肥,农民不能一下子完全理解和准确掌握操作要领。公司在调查中看到,水肥一体化使用时,操作人员随意操作,很多运行操作不到位,管理较粗放,水肥一体化制度形同虚设。一些经营公司与农户相距远、服务距离长、服务成本高,也难以快速反应,很难给农民提供正确及时的指导。因此,对于水肥一体化项目的推广,政府还要加强引导和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农民接受水肥一体化技术。同时,节水农业和水肥一体化项目,初次投资费用过大,建议市级节水农业和水肥一体化专项资金向龙头企业倾斜,并给予重点支持。此外,在培训和农机购置上也还需要更多的支持。
目前,烟台农资总公司正在加大水肥一体化宣传推广力度,研究制定水肥一体化的业务工作流程。在稳步推进现有水肥一体化项目的基础上,烟台农资总公司将充分发挥自身的经营服务优势,选准当地主要农业产业,整合各方面的资源,通过示范推广,引导更多农民接受水肥一体化技术,争取年内在烟台区域推广节水农业和水肥一体化面积达到2万亩,到2020年服务面积达到50万亩,在推动节水农业和水肥一体化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