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1月2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农商行“缩表”压力加大 2018银监会将在八大领域“强监管”


    本报讯  强监管态势将在2018年得到延续。

    2018年,银监会将进一步深化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重点围绕以下八个方面开展整治工作:公司治理不健全、违反宏观调控政策、影子银行和交叉金融产品风险、侵害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不当关联交易进行利益输送、违法违规展业、案件与操作风险、行业廉洁风险。

    2017年监管部门针对银行业违法违规行为的行政处罚力度空前:全年银监全系统共作出行政处罚决定3452件,其中处罚机构1877家,罚没29.32亿元;处罚责任人员1547名,罚款合计3759.4万元,并对270名相关责任人取消从业和高管任职资格(一定期限直至终身)。

    专家认为,银行业借助同业、表外等业务无序扩张的时代终结,全行业将持续挤出虚增“泡沫”。随着穿透式监管深入,表外业务将加速“回表”,资产质量将更加透明和真实,经营和发展策略也将回归理性。未来,向合规要效益、“脱虚向实”等才是银行业发展必由之路。

    同业持续挤“泡沫”。据银监会披露,通过专项风险整治,截至2017年11月,银行间相互购买、代持理财产品现象得到缓解,理财产品特别是同业理财累计净减3万亿元,理财中的委外投资较年初减少5888亿元。表外业务逐渐回归表内,“影子银行”行为有所遏制,委托贷款中的“金融机构委托贷款”同比少增889亿元,表外业务增速由过去的50%以上降到19%。同业业务挤压出虚增的“泡沫”,商业银行同业资产负债自 2010年来首次收缩,余额分别比年初减少2.8万亿元和8306亿元。

    银监会有关人士强调,“2018年治乱象成果将进一步夯实和巩固,以往虚增的‘泡沫’也将持续挤出、银行业资产规模将进一步‘做实’。”

    实际上,2018年开年不久,银监会就发布《商业银行委托贷款管理办法》,并就《商业银行大额风险暴露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这些都是监管部门引导银行回归本源、回归表内的“实锤”。

    曾刚直言,预计未来中小城商行、农商行“缩表”压力尤甚。预计2018年银行业利润增速将进一步回暖,行业发展从规模扩张模式到资本集约模式的方向更为明确。

    回归“监管姓监”定位本源。2017年年末,在农行票据案、民生银行航天桥支行理财案千万级罚单之后,银监会对广发银行“侨兴案”中暴露出的系列违规担保行为进行处罚,对广发银行单家罚没金额达到7.22亿元。

    “一整个业务条线的利润都没了。”一位银行机构人士表示。在市场震惊之余,银监会又对其中的通道机构罚款515万元,出资机构罚没13.41亿元,仅该案涉案罚没总金额达到20.68亿元,占全年罚没金额的七成。

    “让套利者无利可图,让违法违规者得到应有惩处。才能让银行‘树立合规创造效益’的理念。”一位监管部门人士表示。“过去监管部门考虑行业发展较多,当下发展质量的要求超过规模的需要,监管部门也在回归‘监管姓监’的本来定位。”

    在刚刚过去的周末,银监会连发三大文件,剑指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委托贷款和大额风险暴露,进一步补齐监管制度短板。

    郭田勇还表示,监管不能缺位,也不能仅依靠高压政策,让监管取代经营,要让金融机构树立经营合规理念,调动金融机构业务创新和支持实体的积极性,构建金融健康发展长效机制。

    监管部门权威人士表示,未来将增强监管之间的协调性、稳定性,不仅有一行三会的协调,还有与财政部、审计署等机构的协调;更加突出全面监管、行为监管以提升监管的有效性,加强对网络技术、云技术的监管,同时向科技要监管能力。

    (本报综合整理)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