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商银行要向现代化商业银行转轨必须加强和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营效益。然而,目前一些农商银行不能合理高效运用人、财、贷等经营要素,致使经营效益不佳甚至亏损,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没有做好效能监察工作,对经营管理者提高经营效益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因此,对“人、财、贷”领域实施效能监察具有非常迫切的要求和重大的意义。
农商银行效能监察的概念
效能,从字面上理解,即效率与功能,它是指事物所蕴藏的有利的功能和效用。效能监察是对管理的再管理,监督的再监督,是更高层次的管理与监督。
农商银行的效能监察是指纪检部门对支行的管理人员、业务主管人员及重要岗位的操作人员履行管理职能、岗位职责和执行国家金融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业务规程及效率、效果进行的监督检查,其目的是明确工作职责,强化责任意识,提高经营效益,提升管理水平。
效能监察是农商银行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强化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反腐败斗争深入进行的重要举措;是勤政、廉政一起抓的最好形式;是纪检监察部门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有效途径。
当前梗阻点
认识方面。对效能监察定位不明确、认识不到位、理念不强,缺乏主动监察的意识和方法。
体制方面。监察制度不健全,监察手段和技术不足,科学监察取证困难,监察主体单一,目前普遍存在“三多一少”——岗位多,兼职多,工作多,人员少的实际,在农商银行内设机构中,纪检监察、稽核、事后监督、人事、办公室按照各自履行职责的侧重点不同,都有不同的监督重点,监督的合力还未形成,监督的实效没有真正体现。
工作重点方面。工作中缺乏工作重心的指导性,偏重结果监督,轻视过程监督,对经营管理的关键环节不能及时介入。
工作作风方面。在工作中缺乏大刀阔斧的工作精神,责任追究意识淡薄,责任追究的办法较少。
路径选择
聚焦长效机制。制定《效能监察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效能监察的目的、范围、内容、步骤和方法,并实行领导分片包干负责制,采取网点自查、部门互查、明查暗访、调看监控、召开座谈会、电话回访、民意测评等方式,着力治乱、治散、治腐,解决工作效率不高、责任意识不强、服务质量不优、工作作风不实等突出问题。对查出服务态度不佳,环境卫生较差、着装不统一、办理业务不规范、上班时间脱岗等问题,全部建立台账,落实责任,根据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责任人通报批评、经济处罚至行政记大过处分。
聚焦热点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往往带有普遍性、广泛性。抓住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进行效能监察,不仅易于取得群众的支持和帮助,亦有利于农商银行改革发展的顺利推进、有利于保持干部队伍思想的稳定。针对有群众反映部分农商银行营业网点办公效率较低、有客户排长队、部分营业网点代发工资有延期发放现象等问题,开展效能监察。通过效能监察活动的深入开展,提升农商银行服务形象,提高办公效率,擦亮农信品牌.
聚焦焦点问题。为有效防范腐败行为,需开展贷款审批发放、大额费用开支、集中采购和工程招标等流程和相关制度的监督检查;领导干部大办婚丧喜庆事宜、违反“五个不准”和“六个严禁”、胡支乱花、奢侈浪费等纠风方面的监督检查等。通过效能监察,健全制度流程、堵塞管理漏洞、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力度,遏制腐败行为和违法违纪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