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县级农商银行案件呈多发态势,其原因不外是经营理念、内控制度、业务流程、社会环境等,但归根结底是“人”的原因,是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原因。
人力资源管理中县级农商银行案件防控之“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风险管理方面缺乏专业的人才、人事管理在案件稽核处罚工作中主动性参与性不够、薪酬激励与风险挂钩程度不足、案件防控工作中“人”的观念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案件治理与防控的制度执行不力、案件防控的源头管理不严等。
面对上述问题,农商银行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做好案防工作。
把好用人关,保证队伍整体素质。首先,要严把人员准入关。要通过对人员专业、性格、爱好等多方面的了解,选择适合的人从事相应的工作。其次,要保证队伍的稳定性。可根据从业年限等指标建立不同岗位人员配置警戒线,及时向人力资源部门反馈各条线人员供需情况,为人员轮岗提供依据。最后,建立岗位人员淘汰机制。按案防指标得分排序,实行末位淘汰,增强合规意识。
做好人员道德的排查工作。首先,对于新入行的员工、操作风险较多的员工和负债较大、社会关系复杂等异常行为的员工建立风险排查档案,通过日常观察、员工谈话、家庭走访等形式重点关注。其次,建立畅通员工间异常行为报告的渠道,及时解决管理和员工工作生活的问题,把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要严防“熟人文化”“内外勾结”带来的风险。
推广强制休假轮岗制度,做到持续化和常规化。进行轮岗、强制休假,并且确保轮岗和休假工作实施的突然性、交接的全面性,规范过程管理,切忌走过场、走形式,要做到威慑机制持续化和常规化。
强化业务培训,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在业务学习培训方面,除开展集中学习培训、分层次培训外,可设置学习专栏,增设答疑解惑、意见建议、业务交流等专栏,鼓励员工多学、多想、多问。此外,在新员工培训期间搭建系统模拟环境,将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从流程上、步骤上进行规范,培养员工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弥补因业务不熟练而形成的一些不安全因素。
加强激励机制建设。要反向激励和正向激励相结合,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在业务考试、基础管理、风险案件堵漏等方面设置专项奖,并落到实处。比如:组织形式多样的岗位竞赛活动,建立合规模范等专项奖励;在激励方式上也不要拘泥于物质奖励,可给予其他奖励,如确定为重点培养对象、去外地参观学习等,激励员工积极进取,做好本职工作。
抓好支行行长的监督管理。县级农商银行网点分布较广,支行行长是基层机构经营管理活动的组织和管理者,抓好基层网点的案防管理,需要着重从业务培训、工作考核、监督审计等方面加强对支行行长的监督管理,使其切实肩负起业务发展和风险防控的双重职责,保证网点实现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