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供销合作社已经走过了60多年的征程。其间,有过高潮,也经历过低谷。现在,她正昂首阔步迈入新的发展阶段。
印象中的供销合作社是父母口中的粮票,是过年的新衣,是心心念念的冰棍和糖果,是生活中最常见也最离不开的地方。那个时候,虽然物资相对匮乏,但快乐很简单、味道也很纯粹。供销合作社就像一个“大家长”,谁都离不开,谁也改变不了她的规矩。
后来经济好了,物质丰富了,我也出生了。小时候,小卖店是我最爱的地方。那里有糖果、小浣熊干脆面、无花果干,小小的一袋就足够吃上一下午。再后来有了超市、有了淘宝,有了小吃一条街,唯独不再有供销合作社的身影。在好长一段时间里,我都以为供销合作社不存在了。想着她也许是随着市场经济制度建立消失的,也许是随着城市化进程消失的,也许……有过好奇,却没有试图进行了解。
上大学后,妈妈退休了,赋闲在家的日子中总想找点事干。这一年,妈妈试着打听做些什么好。一次放假,妈妈给我指了指供销合作社的牌子,我才猛然意识到,这个父母念叨多次的“小卖店”居然还在。只不过门庭冷落了,与记忆中的大不同。后来,妈妈想找人合伙生产化肥。在农村打听市场行情时,才发现供销合作社不仅在农村还有很大的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做的事也比以前更多了,服务也比以前更好了。顺着投资化肥生产这条线,又联系到一个以前在农村生产大队负责采买业务的姨姥,听她描述了供销合作社由辉煌到落寞的整个阶段,才知道原来并不是每个地方都留有供销合作社的牌子,才知道原来现在农民的选择权越来越多,想与农民做好生意越来越难。
无论兜兜转转听到了多少有关供销合作社的故事,我始终都觉得她离我很远。直到国考报名时,我在参公管理事业单位一栏看见了我现在所在的这个岗位,严丝合缝的条件让我臆想了一下这个岗位会不会就是属于我的。当审核那栏显示“通过”二字时,我才真切地觉得我与供销合作社之间有了一丝若有若无的联系,有了上网搜索“供销合作社”这几个字的冲动。
也许真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在长安街上居然看到了供销合作社的大楼,惊喜之感愈加浓烈。从学校到西单,从西单到学校,这条路,这3年,我走了成百上千次。我知道中国银行、中国联通、百盛商场,甚至知道民族文化宫旁边有个公交卡充值的地方,唯独不知道原来一直停留在印象中的供销合作社就在这里,就在我的生活圈周围。
后来如愿来到这个单位,看到书柜中满满的文件夹,看到每月厚厚的传阅材料,看到每个人匆匆的脚步,我才意识到原来我已经成为其中的一员,原来这里和我想象的是那么的不同。参加中央机关培训,切实感觉到供销合作社的成就以及党中央对我们的重视;去基层调研,真切了解到供销合作社这个组织在干什么、怎么干。每一次的经历都是一次不同的体验,都让我推翻了一些固有印象,重建了一些新的概念。
对我而言,供销合作社砥砺奋斗的五年并不简单指过去的五年,而是现在以及之后的每一个五年。我愿意与供销合作社一起努力,见证她的辉煌,也请她见证我的成长。
下一个五年,我准备好了。
(作者单位: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