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10月2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茶为骨 花为魂

常振宇

    

    香花入茶,古已有之,最初是文人别出心裁的雅玩,嗣后逐渐普及,成为雅俗共赏的茶类。南宋施岳《步月·茉莉》有“玩芳味、春焙旋熏,贮秾韵、水沉频爇”之句,宋末元初周密补注:“茉莉岭表所产……古人用此焙茶。”明代炒青散茶兴起,朱元璋的儿子朱权特爱琢磨风雅事,在《茶谱》里记述了“隔花熏茶”之法。有意思的是,花茶产自南方,第一个大发展的契机却来自北方。清末北京风土掌故杂记《天咫偶闻》上说:“都中茶,皆以末丽(茉莉)杂之……南之龙井,绝不至京,亦无嗜之者。”一种说法认为康熙年间清朝权贵流行用玫瑰、茉莉熏制鼻烟,养成了对茉莉香的嗜好。咸丰年间北京、天津茶商到福建长乐收茶,受此启发,尝试批量生产茉莉花熏制茶北销,竟大受欢迎。这就是老平津人从小喝到大的“香片”。由此福州周边开始大量生产花茶,并磨合出一套完整的窨花工艺。第二个契机则是福州开埠,三都澳港辟为对外通商口岸,福州花茶出口欧美,占尽天时地利。在长时间海运途中,茶叶难免吸收异味,当时茉莉花茶、珠兰花茶,在出口茶类中备受欢迎。

    清末到抗战前的三十多年间,虽各地仿制甚众,福州花茶却一直独领风光。福州城内大大小小上百家茶行,竟有不少是“天津帮”“平徽帮”。而北京城里不少茶庄,如前门大街的庆林春,也是福州人开设的。老北京人最认老字号茶庄的“京味”香片,这“京味”其实正是指地道福州小叶种茉莉花茶特有的韵味,被称为“冰糖香”或“冰糖甜”。老舍和梁实秋都回忆过“小叶茉莉双熏”,当年窨好的香片,茶庄伙计给包成若干纸包,再抓一把鲜茉莉撒在面上,所以叫做“双熏”。这是有钱人家才喝得起的上等茶。

    

    姥姥是老北京人,我身上越来越重的茶气,缘于姥姥。我的孩提时代,在姥姥身边度过,喝茶是她重要的休闲,她眯着眼,啜着嘬着,瘾入至深。我玩得大汗淋漓地回到家时,看见她蓄在杯子里的茉莉花茶,就端起杯子“咣当咣当”一口气喝完。她一边用毛巾给我擦汗一边大声呵责:“慢点慢点,别呛着了!”从此茉莉花茶那袅袅的幽香便深深地融入到了我的生命中,如影随形。

    喝茶,喝的是日月之精华,山泉之滋润,春夏秋冬流转的气蕴;品茶,品的是一种悠然的态度,一种人生趣味的隽永悠长。

    我爱喝茶,龙井的清,普洱的醇,铁观音的味,猴魁的形,都是不错的茶,但我喝了也就喝了。唯独茉莉花茶,是我一生的挚爱。

    取一点茶放在杯中赏玩,一芽一叶,半浮半沉,汤色黄绿澄澈。刚才水还是水,白瓷还是白瓷,茶叶还是茶叶,现在三者相遇,各得其所,各显其态:瓷杯因温度而亲切,茶叶因水而怡然,水因瓷杯而成方圆,又因茶叶而有色彩。它们各有各的方向,各有各的意态,但是互不干扰,和谐共生,相互包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因接纳而包容,因包容而美好;再闻其香,淡雅茗兰,清冽甘醇,悠远绵长,让人直呼美哉;继而品其味,细啜慢咽,润喉、回甘,舌根生津,花香浓郁,茶香悠悠留于口齿间,俄顷沁心入脾,心旷神怡,别有一种纯、雅、礼、和的神韵。

    我形成了一个习惯,每当工作或生活中感到疲惫,便会泡上一壶茉莉花茶,自斟自饮,静一静,定定心,疲倦不知不觉就消失了。自此我爱上了茉莉花茶。品茉莉花茶,首先让人的身体坐下来,然后让人的内心静下来,最终让人的性灵定下来,不再漂移,不再躁动,不再迷惑。茶近于禅,通于禅,合于禅,归于禅,中国人爱茶,正在于此。禅是智慧的机括,触动它,就能打开另一个非物质世界的大门,与长期隐蔽其中的自我劈面相逢,这话可是一点也不夸张的。品茉莉花茶最好是在小雨微湿的雨天或盈满月光的夜晚。一个人独坐窗前,看窗外清新隽永的风景或悄无声息的月色;每每这时心情无遮无掩洋洋洒洒坦坦荡荡无欲亦无望,曾繁重的琐事远离身心而去,压抑的情绪仿佛踱进了梦幻的门,抵达物我两相忘。

(本文获一等奖,文章刊出有删减)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