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9月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央行发布《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2016)》 涉农贷款余额28.2万亿元


    近日,央行发布《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2016)》。报告称,自2007年创立涉农贷款统计以来,全部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累计增长361.7%,九年间平均年增速为18.8%。涉农贷款余额从2007年末的6.1万亿元增加至2016年末的28.2万亿元,占各项贷款的比重从22%提高至26.5%。债券股票等直接融资也有较快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从无到有,功能逐渐显现。2007年至2016年,我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从51.8亿元增长到417.1亿元,参保农户从4981万户次增长到2.04亿户次,承保农作物从2.3亿亩增加到17.2亿亩,分别增长了7.1倍、3.1倍和6.5倍。

    人民银行称,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不断健全,服务覆盖面明显扩大,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为促进“三农”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下一步,人民银行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小岗村有关农业农村工作讲话的指示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部署,牢牢把握“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坚持市场化发展和政策支持有机结合,通过深化改革,加快健全开放包容、适度竞争、鼓励创新、风险可控的农村金融体系,更好地服务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建设。

    一是继续按照放宽准入、深化改革、健全风险防控机制的原则,促进农村金融适度竞争。加快农村信用社特别是省联社改革,提升农村信用社综合服务水平,加快出台《非存款类放贷组织条例》,大力推动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在适度竞争中增加农村金融供给。

    二是在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鼓励围绕提升农业供给质量的金融创新活动。健全各类产权要素平台,扎实推进农村信用体系、支付体系等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以搭建农村电商服务平台为抓手,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创新;强化对规模经营、绿色农业、乡村休闲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的支持;创新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的中长期投融资机制。

    三是完善扶持政策体系,推动政策实施方式由选择性向功能性逐渐转型。综合考虑地区差异、金融风险以及健全金融市场等多种因素,优化、细化正向激励措施,提升政策扶持的精准度。增加普适性、功能性、竞争性政策支持,加速转向“奖优奖业务”。

    四是完善统计考核和绩效评价。一方面要解决统计范围过宽、缺乏与农业生产经营直接相关的贷款数据等问题;另一方面要通过明确与现代农业、新型城镇化、农民职业化等发展相适应的“农业”、“农村”、“农民”新概念,更好地反映农业农村经济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发挥好统计指标的考核和导向作用。

    五是完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着力防控农村金融风险。推动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健全多种形式的融资担保体系,完善农业灾害风险转移分摊机制。更多地利用互联网等电子信息平台,向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多种信息服务,帮助其实现有效的资金配置和风险管理。坚决打击各种非法集资和各类违法金融活动,加强金融知识宣传普及,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本刊编辑部整理)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