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8月22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农技服务跟得上 助农节本又增效


    讲述:山东省昌邑市供销合作社主任  张高学

    整理:本报记者  白琦瑛  通讯员  谭俊超

    随着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大力推进,供销合作社发挥组织和网络优势,着力发展规模化经营,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山东省昌邑市供销合作社坚持以密切与农民的利益联结为核心,以提升为农服务能力为根本,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模式。针对当地处于环渤海地区,盐碱地和常年旱情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的问题推广实施了节水灌溉和水肥一体化技术,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效。

    在实际运作中,昌邑市社以承接上级扶持项目为纽带,通过积极对接科研院所和政府部门,参与产学研合作,成功申报并承接了国家重点防护林工程建设、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农业综合开发社会化服务体系试点、山东省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等国家级、省部级农业项目,争取上级政府部门政策性扶持资金2000万元,为进一步推动节水灌溉和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提供了保障。

    同时,为有效实施节水灌溉和水肥一体化技术,昌邑市社组建了潍坊丰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立足为农服务中心建设,构筑了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综合平台。目前,昌邑市社借力龙头企业,围绕重点区域加强硬件配套建设,强化农业技术保障,大力推广节水灌溉和水肥一体化综合配套技术应用,加快了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开展,为农民节省了不少生产和劳动成本。然而,靠天吃饭的劳作方式,对于常年遇旱的昌邑市农民来说没有丝毫优势。尤其对于大田作物来说,耐旱能力差,一遇旱情就大量减产,甚至颗粒无收。因此,合理的灌溉、高效用水是保障生产、有效增产的必然措施。

    从2015年开始,昌邑市社依托丰瑞公司在青乡村、大章村建设了2处高标准为农服务中心。依托为农服务中心,市社在配备智能配肥、大型农机、统防统治设备、粮食烘干设备、蔬菜清洗设备及电子商务平台的基础上,开展了机采棉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同时还实施了柳疃镇1万亩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和昌邑市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项目。结合本地土壤、地貌、水源、气象、农作物布局等因素,目前已建成储水能力达260万立方米的蓄水库11座,每座蓄水库可节水灌溉2000亩左右的土地;每500亩建设增压泵房1座,田间铺设主、干、支管道三级输配水管网。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主杆固定式、支架半固定式或自走移动式喷灌系统。每个喷头可浇灌0.75亩左右的土地,为推广节水灌溉和水肥一体化综合配套技术提供了硬件支撑。

    昌邑北部沿海地区受盐碱地的特殊地质条件限制,当地农民只能种植棉花。为实现棉花高效种植及节水灌溉和水肥一体化,昌邑市社打造了机采棉高产优质高效种植示范园区。通过采用滴水灌溉和水肥一体化新型技术,探索实施了机采棉耕种、田间管理、统防统治、采收全程机械化的模式。应用“水肥一体化”新型高效节水灌溉新技术,机采棉种植中水利用率可提高70%—80%,减少化肥使用量35%左右,籽棉亩产量可增加75公斤以上,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

    目前,市社已建成机采棉滴灌高效节水试验示范园6000亩,改造提升5万立方米水库2座,发展机采棉全程机械化种植示范园区面积达到了1.6万亩。市社从良种供应、节水灌溉、机械播种、配方施肥、农药喷洒、机械采摘等环节逐步推进机采棉全方位、系列化服务,亩均节支增效350元。

    在从前的农业生产中,农民大部分都采用渠灌浇地。然而,大水漫灌用水量过多,容易造成土壤板结。对此,昌邑市社通过建立大棚与露地结合、固定与移动互补、加压与自流配套的水肥一体化模式,配套引进测土配方施肥设备,对重点区域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提高了针对性和实用性。通过不同灌溉方式、灌水量、施肥量的大田试验进行对比,依据农作物需水规律、降水情况及土壤墒情确定灌水时期、次数和灌水量,并根据种植作物需肥规律、土壤肥力水平及目标产量确定总施肥量、氮磷钾比例及底、追肥的比例、次数和数量,从而制定出适合农作物生长的灌溉制度和施肥方案,实现了少量多次,提高了水肥利用率。同时,选用水溶复合肥和作物良种、配套应用病虫害防治和田间管理技术,并因作物制宜,采用地膜覆盖技术,形成膜下滴灌,充分发挥节水节肥优势,达到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增加效益的目的。

    在昌邑市社创建的2万亩高标准农田(粮食)园区中,以小麦—玉米复播(轮作)种植为主,通过采取高效节水灌溉与水肥一体化相结合,耕、种、管、收、烘干、储存全程机械化综合性社会化服务新型模式,实现了粮食平均亩产量1100公斤。其中:小麦每亩单产500公斤,玉米每亩单产550公斤。丰瑞公司流转的7000亩土地实现收入2250元/亩,亩均纯收入增加500元左右;土地托管服务的1.3万亩土地,涉及11个村庄6600余户农民,户均实现增产增收680元以上。

    通过应用节水灌溉和水肥一体化综合配套技术,有效减少了水分下渗和蒸发。据统计,在露天条件下,微灌施肥与大水漫灌相比,节水率达60%—70%左右,每亩小麦浇灌节水可达200立方米以上。另外,水肥一体化有效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实现了平衡施肥和集中施肥。在作物产量相近或相同的情况下,与传统技术施肥相比节省化肥用量40%—50%。

    今年春天,昌邑遭遇了严重干旱。市社借助节水灌溉和水肥一体化综合配套技术,使流转和实行托管服务的2万多亩麦田亩产均达到了900—1100斤左右。同时,由于小麦生育期水分、养分供应充足,品质得到了改善,销售价格比周边小麦的市场价高出0.1元/斤—0.2元/斤,让昔日的“盐碱地”变成了“囤粮田”。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