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太阳刚刚露头,很多人都还在沉睡中。安徽省宿松县汇民农产品有限公司建设的批发市场内车辆人流不断,一片沸腾。来自四面八方的农户把自家丰收的瓜果趁早运到了市场,希望能卖个好价钱;商贩们赶紧洽谈购销、过磅装卸、结算付款……十分忙碌,又有条不紊。
宿松县属典型的亚热带气候,南北瓜果在宿松均宜栽培,再加上宿松县地处皖鄂赣3省8县结合部,水陆交通均十分便利。自然资源优势加上区位优势,宿松县开始倾力打造瓜果产业,把惠民的瓜果政策惠在根子里、点子上,让城乡居民看得见、摸得着、攥得住。
本着服务全县人民生活需求的初衷,1997年宿松县供销合作社把县社贸易中心(汇民农产品有限公司的前称)一处坐落在县城105国道旁工业品仓库改建成了批发市场。自建成运转以来,市场累计销售各类水果40余万吨,基本满足了全县及周边地区人民群众的需求,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此后市场又进行了改建扩建,并由安徽省宿松县供销合作社社有企业汇民农产品有限公司负责管理运营。目前,市场经营面积达4200平方米、水果摊位30处,解决了120余人就业,是皖鄂赣3省8县中规模最大的水果批发市场。
升级改造 保障供给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从市场成立伊始,公司就一直把如何满足全县人民“菜篮子”“果盘子”放在首位。
“在过去,由于果类品种单一,水果批发交易市场经营场地小、经营设施落后,年销量仅保持在2.5万吨左右,不能适应全县及周边人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汇民农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尹一平告诉记者,为了让宿松县水果批发市场交易有序融入全国大市场,使宿松县及周边的消费者能够吃到全国一年四季的时令水果,2013年,宿松县社决定投资180万元改扩建水果批发市场。
经过两期扩建,市场目前占地面积达4200平方米,有30余个水果摊位,零售摊点遍布全县22个乡镇。市场内经营的水果品种丰富,热带、亚热带、北疆南国的国内外高低档水果品种达30余个。市场内的水果均实行统一采购、送货上门、配送到户服务,销售网络覆盖了全县各乡镇,并向周边地区县市辐射延伸,综合服务功能不断提升。2015年,市场被推选为“安徽省诚信市场文明单位”。
“宿松瓜果业过去‘小’而‘散’,品种不全、规模小。批发市场的建成,把全县的瓜果业龙头企业聚集起来,给了他们更大的发展平台。昔日一批小买小卖的‘散小户’,逐步发展壮大为有一定规模实力的经营大户。大户带小户,小户进社区、乡、村市场,形成了县—乡—村(社区)三级营销服务网络产业链。”尹一平表示,在市场的带动下,全县多种形式的瓜果合作经济组织达20余个,日交易额超20万元,年缴税费可达上百万元。瓜果产业正在逐步成为繁荣宿松城乡经济的有效载体。
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不断提升,人们对瓜果的需求从“要吃到”转变为“要吃好”,食品安全成了消费者最为关注的一环。为此,2016年,市场投资11万元建成了宿松水果批发市场检测中心。该中心是安徽省“新网工程”财政专项资金帮扶项目,也是一项惠民工程。中心免费为公众提供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服务,公众只需填写登记表格就可获得此项服务。目前,中心日检测处理水果可达26吨以上。
据介绍,为了从根本上消除安全隐患,市场检测中心设置了一套严格的处理程序。从样品采集到保存样品、检测前处理到仪器检测、数据汇总到出具检测报告、检测人员签字到清理检测残品等,每一个步骤都有章可循。在检测中,市场要求检测员严格按照测试操作规程,精心操作、认真检测并及时准确做好检测结果台账记录和各项检测结果的公示。同时,检测后的数据每天上报安徽省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信息共享平台,以备查考。
“食品安全无小事。入场的农产品都要经过严格检测,尤其是不能提供产地、质量合格等相关证明的食用农产品,入场时将实行批批检测。”尹一平表示,凡检测出农残含量超标的商品,市场会及时与销售摊主联系,责令摊主暂停销售,并按照检测操作规程上报行政管理部门进行处理。
在严格的管理下,市场经营的产品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据介绍,市场现日销售水果量比检测中心启用前增加了10个百分点,日批发销售水果近30吨。
承担责任 谋求发展
“言必信,行必果。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是我们做出的庄严承诺。”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9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集中力量攻坚克难,更好地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作为供销合作社的企业,汇民农产品有限公司在扶贫攻坚上义不容辞。
公司借助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平台优势,结合自身实际,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形式,着力服务“三农”,帮贫困户脱贫,做足“果”字文章,走出了一条有供销特色的脱贫攻坚新路子。
“我能顺利脱贫,全靠供销合作社批发市场的同志帮忙,真的非常感谢他们。”来自宿松县陈汉山区50来岁的贫困户朱绍明怀着感恩的心激动地说道。在朱绍明决定从事水果销售业务时,举步维艰,常常为进货资金犯愁。关键时刻,市场帮其解决了困难,帮助他站稳了脚跟。
“凡属贫困户,均可向市场申请摊位,或在下面乡镇摆摊设点。市场以优惠的价格为他们提供货源,量大还可送货上门。特殊情况下,贫困户还可以先卖货再付货款。”尹一平表示,公司帮助贫困户建立水果批发市场零售网点,对城乡失业人员予以政策倾斜,优先提供摊位、瓜果车辆优先放行、免收各种管理规费和税费,让百姓共享发展的成果。
市场的扶贫措施不仅仅如此。今年60岁的朱建国,是五里乡弹山组贫困户。因为家庭的长期贫困导致性格孤僻,是市场创建的帮扶就业网点为他打开了一道“希望之门”。现在,他在水果市场做门卫工作,拦、放、停车这种技术含量不高且容易操作的活儿,他一招一式、有模有样,非常娴熟。现在,他一个月能挣1000多块钱,笑容也重新回到了他的脸上。
“依托批发市场这个平台,不仅可以让贫困户有创业的机会,也让他们可以更好地融入社会,寻找到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借此可以帮助贫困户实现‘自救’。”尹一平告诉记者,市场就业扶贫网点将不断开发适合贫困劳动者的就业岗位,建立起“社企对接、户企对接”机制,努力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
目前,市场已帮助120余人就业。此外,2013年和2014年,由汇民公司牵头成立的宿松县盛源果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畦园蔬菜农业专业合作社计划到2020年可安排118户贫困农户入社并就业,年将助农增收人均3000元。
名片
尹一平
安徽宿松县汇民农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记者:市场的管理主要从哪些方面入手?
尹一平:在经营中,我们主要把精力放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不断完善制度,严格管理,特别是对商品质量安全、市场秩序方面加强管理。二是实行每天轮流值班制度,对市场出现的问题以及顾客、商户反映的诉求做到及时解决处理。三是保持环境卫生,促进文明县城建设。
记者:在市场管理上,有哪些独到之处?
尹一平:每个市场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消费者的消费水平也不尽相同,因此,在管理上都会有一些独特之处。对于我们的市场来说,因为占地面积不大、商户又很多,为了确保营业正常进行,我们对市场内车辆的管理就比较严格一些,在市场的规章制度上也专门对进场车辆做了严格说明。比如,载货车辆一律凭摊位卡进场,外来客户进场需与办公室联系;各种车辆进入市场,必须服从管理人员的安排和指挥调动。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占用过道,阻碍市场交通。车辆堵塞大门一次罚款两百元,随之市场对该车警告一次,下次若再犯将该车打入黑名单不准进入市场;市场在销售旺季期间,对所有车辆出入进行管控。在开门前30分钟内不能正常停靠车位的载货车辆暂不予放入。
记者:下一步,市场有什么发展规划?
尹一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市场基础设施落后的弊端逐步显现,在将来,我们会在改善基础设施上下大力气,为商户提供除税收、治安服务之外更多的服务内容,争取让商户在市场内可以“一站式”解决遇到的问题。同时,在进货渠道、摊位和摊点网络建设以及提供就业岗位、文明创建方面多下功夫,真正把市场打造成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的“先锋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