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浙江省义乌市正式启动农村改革试验区暨“三位一体”改革试点。围绕“为农、务农、姓农”的总体要求和把供销合作社打造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的目标,全力整合各方资源,积极构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打造为农服务综合平台,推进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合作服务的“一会、一平台、三合作”为农服务格局建设,扎实做好改革试点各项工作,全面推动义乌农业转型升级。目前供销合作社正逐步从“经营者”向“服务者”转变,从单一的供销服务向兼具生产、信用合作的“三位一体”为农服务综合平台拓展,从传统的农业流通领域向全程社会化服务体系延伸。
一会:组建市镇两级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实现全市农业合作“一张网”。
构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是“三位一体”改革的核心内容,即由供销合作社牵头,把农民组织起来。义乌市社顺应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对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的新需求,从创新体制机制入手,在全省率先构建了市、镇两级农合联体系,打造与农民联结更紧密、为农服务功能更完备、市场化运行更高效的合作经济组织体系。2015年1月,义乌市社组建了13个镇、街道农合联,共吸收全市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组织单位及个人成员940名,理事长由各镇街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兼任,所在地基层供销合作社主任兼任副理事长。在此基础上,吸收各镇、街道农合联和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农业行业协会、农业龙头企业等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主体共171个为市农合联成员,成立了市农合联。同时,依托供销合作社机关组建市农合联执行委员会,与供销合作社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实行合署办公。进一步完善农合联理事会、监事会和执行委员会的工作制度,健全议事决策机制、工作执行机制和监督监管机制。目前,全市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主体都已经加入农合联体系,并每季度组织农合联成员开展活动一次以上,供销合作社与农业主体之间、农合联成员相互之间的联系、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强,农合联已成为广大农民的共同家园。
一平台:整合农业公共服务职能,打造为农服务综合平台。
改革中,义乌市社通过职能调整,把涉农部门的为农服务职能与供销合作社的经营服务职能合二为一,进一步强化供销合作社的为农服务功能和主体地位,使供销合作社成为全市为农综合服务平台。按照农业生产领域执法、管理、服务“三段”分开的思路,将原来分散在农业、林业、水务等部门的为农服务职能、人员、编制进行整合,划转农业局人员61人;组建市农技推广服务中心,负责农业公共服务,开展政策调研、春耕备耕、技术指导、农技培训、信息宣传、农产品检测等服务,2016年共举办各类农技培训53次,参训人数4260人次,开展农产品检测1万批次以上,发送技术指导和宣传信息1000条以上;重组市供销合作社本级的社有资产和债权债务,组建成立供销集团,承担农合联资产经营公司职能,开展资产管理、农资供应、农产品营销等经营,并按照社企分开原则和现代企业制度要求,面向市场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实现供销合作社机关与企业经营分离。
三合作:全面整合资产资源,推进“三大”合作服务,健全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坚持“为农、务农、姓农”的总体要求,正确处理好供销合作社系统企业经营与为农服务关系,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自身平台、资产资源和农业专业技术人员优势,内整外合,全力推进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合作服务,不断丰富为农服务内容,让供销合作社回归服务“三农”本位。
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推进生产合作服务。利用基层社存量资源和基层农合联技术优势,全力打造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提供农资供应、庄稼医院、农技培训、信息技术咨询、农机作业、粮食烘干、病虫害统防统治等一站式服务。全市已建成7个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为农业主体提供全程社会化服务。一是经营性服务“精细化”。健全农资销售服务平台,做精做细农资服务,打造农资连锁超市,提供种子、化肥、农药的“一站式”购齐服务。加强技物结合,完善庄稼医院体系,推出现场咨询、中农在线庄稼医生、病虫害实物展示等多形式服务。对接“智慧农资”,引进农业土壤地理信息系统,指导农户按需施肥。二是社会化服务“专业化”。联合区域大型专业合作社等搭建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强化供需对接,形成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进一步深化机耕育秧、统防统治、机割机收、烘干加工等多环节、全程化服务,对水稻全程委托服务收取每亩970元的托管费用,每年完成统防统治面积10万亩以上。三是公益性服务“多样化”。结合各地特色,丰富公益性服务内容。大陈镇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建立了农产品展销中心,帮助本地农民销售特色农产品;义亭镇服务中心推出电商服务业务,把本地特色农产品搬上互联网,并提供代运营服务;苏溪镇服务中心提供测土配方、农残检测等无偿服务;全市所有服务中心都承接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防汛抗旱救灾物资储备等多种公益性服务项目。
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推进供销合作服务。依托义乌电商云集和物流便捷的优势,加强对外合作建平台,发挥内生活力抓自营,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一是全力推进农产品集聚平台建设。利用供销系统资产建成义乌市农创园,着力构建农产品展销、电商运营、创意研发、农特微商体系于一体的涉农电商产业集群。目前,园区已入驻京东、丰收购等7家平台和39家优质涉农电商企业,并与本地4家电商园区、8个省内外农特产品基地达成合作。2016年4月开园运营以来,已实现电商交易额1亿元以上。二是合力共建本土农产品线上平台。联合社会资本搭建本土O2O农产品电商平台“绿禾网”,开设运营“淘宝义乌馆”,吸纳本地优质农产品生产主体入驻,把本地特色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也把全国各地的优质农产品配送给义乌市民。目前“绿禾网”入驻商户300余家,义乌馆入驻店铺224家。2016年“绿禾网”销售额达1500万元,“淘宝义乌馆”销售额超4000万元。三是积极引导农业主体“触电”。组织农业生产主体与绿禾网、邮乐网等电商主体开展多层次对接,探索建立电商直供基地,助推本地农产品从线上销往全国各地;利用农创园和“淘宝义乌馆”平台加强电商培训,2016年组织涉农主体开展电子商务培训25期,培训人员1788人次,部分农业主体通过培训开展了电商业务。
组建农民资金互助会,推进信用合作服务。按照风险可控、便民利民、互助发展的思路,创新农村金融体制,优化资源配置,有效缓解农民融资难问题。一是指导资金互助会规范化运作。坚持合作制和组织封闭、对象封锁、上限封顶原则,在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行业协会内部组建农民资金互助会,并指导资金互助会安全规范运行,建立风险防控机制,提高资金互助会抵御风险能力。目前,义乌市社围绕水稻、水果、花卉等本地主导产业组建了5家资金互助会,筹集入会资金2032万元,累计发放互助借款贷款18061万元,没有发生借款逾期或过期不还现象。二是创新农信合作机制。与农商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明确双方在组建资金互助会、创新涉农信贷产品、涉农信贷利率优惠等5个方面开展合作,农商行负责为农民资金互助会提供开户结算、资金托管等服务,给予涉农企业贷款利率优惠,对市农合联成员给予50万元的无抵押无担保授信,2016年,义乌市农合联成员的贷款额度为1.3亿元。
(浙江省义乌市供销合作社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