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苏省南通市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和江苏省委、省政府文件精神,紧紧围绕“三农”工作大局,积极稳妥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打基础,抓关键,攻难点,因地制宜推进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着力打造为农服务的综合平台,更好地发挥供销合作社在“三农”工作中的独特优势与重要作用,加快了农业基本现代化进程。
南通市委、市政府把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纳入全面深化改革大局,列入年度重点工作目标任务;及时出台贯彻中发〔2015〕11号、苏发33号文件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改革路线图和时间表;牵头召开综合改革推进会,确定改革目标任务,提出改革具体要求。同时,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县(市、区)供销合作社、不同类型的基层社、不同行业的社有企业提出具体指导意见,确保综合改革落地生根。南通市委、市政府委托市委组织部与市供销合作社举办专题研修班,邀请中央政策研究室、全国总社有关负责人作政策解读,邀请中央党校有关专家作专题讲座;委托市人社局与市供销合作社举办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专题培训班,凝聚改革共识,明确改革重点,形成改革合力。另外,南通市委、市政府先后总结推广了海安县试点工作经验、如皋市加快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经验、启东市南阳基层社改造提升经验、海门市三厂基层社“农综社”试点做法,并把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列入县(市、区)目标责任考核,年中开展调研督查,年末开展综合考核;南通市委、市政府定期听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专题汇报,协调解决难点问题。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南通市通过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有效地增强了体制活力,壮大了经济实力,提升了服务能力,谱写了富农强社的新篇章。
一是进一步激发了内在活力。紧紧抓住综合改革契机,大力推进组织创新、服务创新、经营创新,先后成立了5家市、县级农合联,组建了7家市、县级资产投资平台,县级联合社机关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全部获得批复同意,在组织架构上形成了联合社、资产公司、农合联“三位一体”的组织体系;创新市、县两级联合社治理机制,优化机构设置与职能配置,更好地履行行政管理、经济发展和行业指导职责;适时组建社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履行社有资产出资人代表职责,完善社有企业绩效考核及激励约束制度,派驻社有企业董事监事,确保社有资本保值增值。南通市还大力开展联合合作,上联全国总社、省社投资平台,下接县(市、区)社及其所属社有企业,推进跨区域横向联合和跨层级纵向整合,加快上下贯通步伐,打造规模优势与系统优势。近年来,南通市供销合作社先后与中国供销集团、中农集团、中棉工业、中合联及海门市、通州区供销合作社等合作建办了9家企业。
二是进一步壮大了经济实力。适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坚持以大发展促进大服务,以大服务带动大发展,在服务“三农”中不断壮大自身经济实力,构建社有企业为支撑的经营服务体系。全系统以改革为动力,克服经济复杂形势不利影响,强化服务,攻坚克难,实现经济总量与效益同步增长,2016年,销售总额突破千亿元,报表利润突破7亿元,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成为服务“三农”的重要力量;抓好社有企业转型升级,提升社有企业市场竞争力,全系统拥有社有企业94家,经营服务网点5000多家,其中营业收入超10亿元企业3家、超亿元企业16家,南通市供销合作社参股的南通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年交易额突破120亿元;顺应商业模式和消费方式深刻变革趋势,充分发挥经营网络作用,运用现代流通方式和信息技术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新业态、新模式,市、县实现从三尺柜台到电商网络的跨越,促进了流通信息化、现代化。南通市社所属棉机公司引进民营资本4000多万元,实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并在乌兹别克斯坦设立棉机装备公司,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被习总书记誉为“一带一路”中乌合作早期收获之一。
三是进一步提升了为农服务能力。大力推进服务创新、经营创新,不断拓展服务领域,由过去的流通服务向全程社会化服务延伸,向全方位城乡社区服务拓展,在农资供应、农田托管、农产品流通、秸秆利用、电子商务、农民培训、农村金融等领域为农民提供便利实惠服务。南通市社投资1000万元成立惠众市场公司,开展公益性农贸市场托管经营,既方便了消费者,又服务了生产者;通联农资公司由卖农资向卖服务转变,托管10多万亩土地,覆盖3万多农户;中合嘉融小贷公司为小微企业与农户累计提供融资超16亿元。南通市还大力开展组织创新,改造重组基层社、领办专业合作社,建办农村综合服务社,密切了与农民的利益联结。近几年累计改造基层社113家、建办农民综合服务社1900多家、领办专业合作社767家,助农增收17亿元。在为农服务实践中,南通市还探索了合作强农、流通活农、龙头带农、服务惠农、培训育农、金融助农的新路子。
下一步,南通市将紧紧围绕“三农”大局,不断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努力把供销合作社打造成为与农民利益联结更紧密、为农服务功能更完备、市场运作更有效的合作经营组织体系,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基本现代化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作者系江苏省南通市政府副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