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6月2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农信社应对突发事件需防止“谣”言惑众

山西寿阳农商银行 郑 宇

    古文中把没有配乐的歌唱叫做谣,《诗·魏风·园有桃》提到“心之忧矣,我歌且谣”,谣是民众表达心情、抒发情感的一种方式。但随着社会发展,老百姓表达心情的方式越来越多,影响越来越大,一些未经证实甚至虚假的信息——“谣”开始影响社会舆论,谣言就此诞生。处在快速发展期的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伴随许多突发事件,为谣言的滋生和传播提供了条件。农信社身为社会一员,自然避免不了受之影响。

    谣言传播是有心理动因的。一是认知不协调。根据费斯廷格认知失调理论,人的信念发生冲突时,就会产生一种不一致的状态,随之人就会努力去消除这种失调。如针对一些群体挤兑事件,客户对农信社品牌形象产生信任危机,即使处在危险区之外,这些人依然非常恐惧,这样就产生了认知不协调,即对自身恐惧的认知与缺乏恐惧科学证据相抵触。散播谣言能减少焦虑,减少认知不协调。二是群体心态。勒庞在《乌合之众》中提到,进入群体的个人在“集体潜意识”机制的作用下,人会不由自主失去自我意识,出现明显的从众心理。这种心理会使一个极小的事件在短时间内聚集起成千上万人,汇聚巨大的社会能量。如在农信社发生挤兑事件时,“我当时不相信,但周围人都出去了,不能只剩下我一人,只能和大家一起下去等。”所谓“三人成虎”,当一个谣言说了很多遍的时候,大家也就相信了。群体一旦形成,个人或少数意见一般会服从多数意见。三是人们自我保护的本能。当谣言关系到客户的安全和切身利益时,会激发保护自己的本能,终究还是不敢拿自己的财产做赌注,“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四是权威发声报道缺位,信息需求匮乏。在面对突发性事件的时候,农信社、媒体没有及时站出来澄清谣言,也是让谣言大行其道的原因。

    农信社要用好应对谣言的三大利器。一是让金融知识遍地开花,减少认知差异。要努力从点上切入,做到线上联动、面上推进,扎实开展各类金融知识普及宣传活动,不断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和受惠面,增强广大群众金融知识的可获得性。只有让广大客户了解熟悉各种金融知识,才能减少客户对金融服务的认知不协调,才能避免谣言产生。二是让金融产品放心使用,减少本能保护。客户相信谣言,本因在于对农信社的品牌不信任。农信社应该通过不断提升自己的经营水平,改进服务方式,真正擦亮打响农信社的牌子,特别是在保障客户权益方面,要真正做到让客户放心。三是要让金融机构经常发声,减少谣言温床。建立权威、便捷、统一的媒体发声途径,在相关的微博、微信和客户端上推送金融资讯,通过宣传微视频等形式,让金融资讯宣传在手、普及到家。只有建立了权威的发声机构,客户才能真正选择正确的消息来源,最终让谣言不攻自破。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