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6月2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与互联网金融深度融合——区域化农商银行“夹缝”生存之道

安徽利辛农商银行 李晓刚

    前不久,五大行之一的中国建设银行高调宣布与阿里巴巴、蚂蚁金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在浙江杭州举行签约仪式。消息一经传出,公众一片哗然。建行与阿里巴巴的签约,对同属五大行的工农中交威胁虽然不小,但影响程度远没有对以市区县等区域性市场为“主阵地”的农商银行来得强烈和震撼。要想在国有银行、新兴金融和民营银行等对手的围剿下,生存发展壮大,农商银行的区域化、本土化、精细化和差异化的发展战略就不能改变。

    转而不“升”。笔者认为,农商银行挂牌后,应回归本源,走转而不“升”的经营之路。在转型改革的同时,农商银行不要拔苗助长、贪图“升格”。具体来说,农商银行要坚持“农”字不改姓,不要剥离支农份额、退出农村市场、缩减农村群体,一味追求县域农商银行到市区升级、市区农商银行到省区升级,主动抛弃最大优势和最主要阵地,最终陷入“四不像”的尴尬境地。

    稳而不“快”。改制后的农商银行借助深厚的历史积累和地方政府的坚强支持,往往会迎来业务大爆发的“繁荣期”。通过多方化解,在人为剥离了历史沉淀的不良资产后,新生农商银行的不良率、资产利润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都堪称优良。但这种数据达标的背后并不意味着农商银行自身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了。在这种情形下,要警惕业务发展的高速增长,合理把控业务发展节奏,严格把控风险防范水平,坚持稳健经营、快而不猛的发展之路。

    统而不“分”。中国的农商银行大多都是在省联社的统管下管理经营。对科技创新含量低、经营规模小、体制机制落后、个体抗风险能力薄弱的市县农商银行而言,承认省联社的省级管理职能,充分利用省级平台功能,坚持统而不“分”的思路,加大与省级兄弟行、省外法人行的合作力度,走协调、开放和共享之路,才是农商银行发展的王道。具体到日常业务经营中,就要畅通合作渠道,定期召开业务交流会,搭建交流平台,利用省联社的统一平台,采取学习试点、分批推进和成熟推广的方式,将辖内单一农商银行的易复制、易推广和嫁接性能良好的产品与服务,在省内所有农商银行推广。必要情况下,由省联社牵头,数家农商银行抱团攻关,统一筹资、统一服务,拓宽富余资金的利用渠道,增强品牌影响力和综合竞争实力。

    增而不“减”。农商银行应实行差异化经营。简单来说,就是要避开竞争对手的锋芒,加固网点广、人员多和效率高的优势。在充分利用新科技、新手段的基础上,加大对人员的培养力度,实现人员服务水平不减反增。要充分发挥乡镇网点多的优势,布设“乡镇网点+中心村农村金融服务工作室+自然村自助银行”的服务网络,精心选择地段,密集布放自助银行设备,提升农村居民的幸福感和金融服务获得感,最终赢得市场。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