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徽省宿州市萧县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引领,加快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进程,通过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设立资金互助平台、发展农村合作金融等方式积极打造“同农民利益联结紧密、为农服务功能完备、市场运作高效”的合作经营组织体系,积极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取得明显成效。2016年,全县供销合作社系统完成销售总额21.4亿元,同比增长18%;实现利润总额2318万元,同比增长14%;所有者权益1.1亿元,同比增长12%。
一是深入调研出台方案,综合改革稳步推进。萧县严格按照中央、省、市关于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文件精神,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召开企业负责人座谈会、职工座谈会、社员代表会议等形式,广泛征集改革意见建议,县委、县政府研究制定全县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改革方案就深化联合社体制改革、深化社有企业改革、深化基层社改造、拓展经营服务领域等四方面重点工作提出具体措施。同时,成立供销综合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办、县政府办、县农委、县供销合作社等25家职能部门共同推动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稳步开展。
二是创新基层社发展模式,密切与农民利益联结。以联合合作为基础,萧县供销合作社系统深入推进开放办社,广泛吸纳农民及各类社会资本入社,以互相参股的形式,促进基层社产权多元化,使一些落后的基层社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近年来,系统内部分基层社利用闲置资产,以参股实力较强的农民合作社或与社会资本合作成立新型基层社属企业的形式,再次成为为农服务的生力军。目前,萧县供销合作社系统以每年完成3—4家基层社改造的速度,逐步恢复和提升基层社的服务功能,为农民提供更完备、更便捷、更系统的生产生活服务。
三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萧县以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形式,整合供销合作社经营资源和服务资源,重点打造了4家区域性为农服务中心。通过把符合条件的基层社、社有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其他农村经营实体联结到为农服务中心,为农民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农资供应、测土配方、农机服务、统防统治、收储加工等覆盖农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土地托管服务。目前,4家区域性为农服务中心已托管土地3万余亩。特别是萧县金穗小麦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的萧县黄口镇为农服务中心,于2012年就与黄口镇10个行政村签订1380亩的土地托管协议。通过科学施肥及集约化管理,有效减少了种子、施肥量及劳务输出,亩均减少成本240元。同时,由于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及出苗率,每户入社社员每年增收2300元,直接带动增收总额460万元,辐射带动增收总额920万元。
四是打造资金互助平台,发展农村合作金融。以县供销合作社为主体重点打造资金互助平台,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社员开展生产、加工、流通等经营业务提供良好的流动性资金需求,实现了供销合作社系统的生产、流通、信用合作融合发展。坚持合作经济基本属性,以农村市场、农民需求为导向,在发展合作金融方面重点打造了萧县立亭供销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坚持“社员制、封闭性、区域性、安全性”的原则,在不对外吸储放贷、不支付固定回报的前提下,为本社成员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资金支持。目前,该社已建立资金互助部3个,发展社员3000多户,互助金吸收余额6000余万元,互助金借款余额5000余万元,期末借款户300多户,户均借款约15万元。合作社通过构建熟人征信系统,有效降低了运营风险。截至2016年底,合作社不良借款控制为1%以内,彰显了强有力的风险防控能力。同时,实时监测社员信息,畅通准入退出机制,严格借款流程,建立健全激励奖惩机制,形成了良性的发展循环。
五是拓展经营服务领域,打造城乡社区服务平台。萧县供销合作社在推进基层社改造、发展区域性为农服务中心的同时,注重拓宽村级综合服务社建设渠道,联合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社、社会资本共同投资,在社区、中心村新建或改造一批主体多元、功能完备、便民实用的农村综合服务社。仅2016年就发展黄口镇丁寨村、马井镇朱集村、新庄镇陈庄村等村级综合服务社56家,重点打造了萧县费村村级综合服务社、萧县杨娄村级综合服务社2家美好乡村示范社,向上级争取“新网工程”及村级综合服务社专项建设资金50万元,为城乡居民提供集农资供应、日用品消费、村级电子商务等“全方位、一站式”服务。
(作者单位:安徽省萧县供销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