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3月17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细处着眼 让风险止于“蚁穴”

湖南冷水江农村商业银行 王 瑾

    近期发生在工商银行的银行卡盗刷案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如何做好电子银行业务中的风险排查工作?笔者认为,应该从细处着眼,小处着手,把握好威胁客户资金安全的每一个风险缺口。

    垒好防范诈骗的“防火墙”

    首先要严格开户审核。金融机构在办理电子银行业务新开户时,一定要把好开户关,认真审查客户身份证件,并一律通过联网核查系统对公民身份证进行联网核查,同时,通过多方面渠道了解客户的电话信息及其他背景信息。对于未经核实的存量账户,要加快进度推进账户核实工作。其次要把好信息安全关。银行工作人员要严格执行为客户保密的制度,不流于形式,不敷衍塞责,不泄露客户身份及账户信息,对客户的存款及账户信息查询要严格按制度执行。对于因泄露客户信息给客户造成损失的,要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坚决清除可能溃堤的“蚁穴”,垒好防范电信诈骗的一砖一瓦。

    筑牢资金安全的“免疫线”

    注重服务细节,强化事中控制,就是打好资金安全的预防针,筑牢资金安全的免疫线。强化事中控制,首先要求我们服务人员要把握规律,熟练了解犯罪形式和特点,在服务过程中,要细心观察客户交易的状态和信息,实时检测与客户相关的电子银行账户,并观察其不同的交易状态。其次是要求我们完善技术支持,提高后台数据分析和预警能力。科技部门要积极进行软件开发,变被动的事前预防和事后监督为主动的实时监控,提高电子银行业务风险排查的敏锐度、时效性和准确性。

    关好银行卡使用的“安全门”

    自助设备、pos机的使用在为客户提供了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为犯罪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近年来,由于业务发展的需要,各行自助设备不断增多,自助设备使用率不断提升,随之出现的自助设备诈骗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

    2012年,冷水江农商行就曾出现过在银行自助设备设置出钞故障并张贴虚假告示的诈骗形式。利用自助设备的诈骗犯罪日益猖獗,其作案手法不外乎常见的监控取款设备、粘贴读卡器盗取客户银行卡磁条等,但仔细分析,这类诈骗活动完全可以有效预防。规范银行卡使用安全,一是要落实自助设备风险排查制度,加强设备巡查,各网点要将风险排查落实到人、落实到细节,确保自助设备巡查工作全行动、全覆盖、全天候。二是加强事后监督对电子银行业务交易记录的审查。鉴于电子银行交易原始记录的无纸化,目前识别电子银行的可疑交易基本上靠的是事后的交易流水,如何尽量减少由于银行卡盗刷导致的资金损失,需要我们及时审核交易清算资料,认真审查交易信息及流水,并深入研究其中的规律,避免客户资金造成重大损失。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