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2017年重点工作任务中,“扎实有效去产能,坚决淘汰不达标的落后产能,严控过剩行业新上产能”“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力度,强化水、土壤污染防治”等内容成为农资行业瞩目的焦点。
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金正大生态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万连步认为,化肥作为建设现代化农业的重要支撑,在有效保障农业发展需要的同时,也面临着产能严重过剩、养分利用率较低、不合理施肥导致的生态环境承压和资源能源浪费等一系列问题。“不增加农民投入,不降低作物产量,还要提高农产品品质。中国化肥行业只有一条路可走——供给侧改革。”万连步强调:“化肥行业供给侧改革是服务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需要全行业树立大联合、大发展的理念,集聚行业优势资源,开展上下游联合协作。”
提高有效供给、化解过剩产能是化肥行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核心。万连步认为,推进化肥行业供给侧改革应鼓励企业绿色、智能制造,实现行业转型升级。他说:“针对当前资源环境政策收紧、企业生产成本压力过大的问题,建议相关部门通过设立专项资金、给予补贴等方式,推广节能减排先进技术,推进中低磷矿、难溶性钾盐等难度较高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对磷石膏等综合利用产品实行免征增值税或即征即退的税收优惠政策,持续推进行业两化深度融合,提升化肥企业在资源配置、工艺优化、过程控制、产业链管理等方面的智能化水平。”他还建议相关部门鼓励产业协同发展,支持复合肥、新型肥料等下游企业与上游单质肥企业进行上下游融合,建立以能耗、污染物排放、安全生产等指标为标尺的落后产能综合评价、退出机制,细化相关处置方案,加快落后产能退出。
在万连步看来,鼓励有技术、品牌、资金等优势化肥企业加速走出去,是化肥行业供给侧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式。他表示:“统筹国内外两个市场,顺应中央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也符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他建议,相关部门对在海外设立或合办研发机构、在海外投资或并购的企业,给予相应的财政资助、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加强我国化肥企业对外投资生产经营活动的鼓励、扶持、保护和引导;开辟“绿色通道”实行“一站式”服务,简化对外投资审批流程,实行境外投资贴息贷款、优惠利率等信贷支持,以及给予政府补贴等融资政策,加强企业投资决策的信息服务,推动我国化肥企业海外投资建厂;鼓励国内具有互补优势的企业“抱团出海”,共同参与国际产能合作,开拓海外市场,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完善化肥产品出口相关政策,促进我国化肥出口,化解产能过剩矛盾。
此外,涉及农业发展根本的土壤改良修复、提升耕地质量问题也是万连步议案中的重要内容。从立法角度上,他建议建立一系列保护耕地质量的法律法规,达到顶层设计、全面规划、科学管理和强化保护耕地资源的目的,从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保水保肥、控污修复等不同层面,全面提高我国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在政策层面上,他希望政府完善市场准入制度,鼓励优势企业积极参与土壤修复工程。他说:“我国土壤修复行业的产值占环保产业总产值的比重仅为0.5%,而其中仅有7.1%的比重用于修复耕地。建议通过进一步完善标准技术体系,研究制定土壤污染修复相关产品标准、检验方法标准、安全评价和应用技术规范等,建立明确的土壤修复产品市场准入制度,为耕地生态环境保护与土壤调理剂企业规范发展提供依据。完善现有产品招标模式,避免低价低质竞争,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进入土壤修复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