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农资化肥有限责任公司是甘肃省供销合作社控股的省内农资经营龙头企业,公司于2002年在甘肃省农业生产资料总公司基础上改制组建,已有60余年的经营历史,是中华老字号企业。为响应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中发〔2015〕11号)的号召,认真贯彻落实《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关于推进农资企业转型升级创新经营服务的指导意见》(供销农字〔2015〕55号)精神以及全国供销合作社“六代会”部署要求,甘肃农资面对农资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产能过剩矛盾突出、企业盈利空间和能力日益缩小的发展困境,创新思维、开拓思路,不断提升创新经营能力,将企业转型升级、创新经营服务作为重点工作,做了积极探索和努力。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为目标,争取以服务创新来拓展市场、扩大经营、提升竞争能力,不断提升为农服务水平和综合竞争实力。
一、加快转型升级、创新经营管理
创新方式,多措并举。当前,农业农村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生产资料经营体系成为发展的总趋势。特别是随着农业生产形势的发展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政策的出台,农村出现种植大户与专业合作社集中用肥的新特点。针对这一变化,甘肃农资密切与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大经销商、生产商及种植基地的合作,根据需求有针对性地组织适销对路农资商品,全品种介入,优先优价供应,提供送货服务,取得了良好成效,面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大经销商、生产商及种植基地的供应量已占到供应总量的20%以上,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发挥农化服务的作用,通过深入农村,为农民讲解农化知识,提供农化服务,打造甘肃农资的品牌形象,体现为农服务的宗旨,加快形成以管理、服务、技术、品牌为中心的核心竞争新优势。
完善网络,拓展区域。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甘肃农资连锁经营网络已经基本构架完成。目前在全省主要地市设有具有配送中心性质的直属分公司12个,发展加盟连锁商户近千家。近几年,在“新网工程”项目支持下,对配送中心经营仓储设施进行了新建、改建和扩建,对连锁经营门店进行了统一布局和装修,现已发展成为集商品供应、信息采集与反馈,为农业生产提供完善服务各项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经营管理平台。
增加品种,优化结构。为更好地适应农业生产的发展变化,满足农业生产需求,公司在多品种经营上进行了积极探索,新增引进适合甘肃省农业种植需求的比利夫复合肥、赛诺二铵锌镁、罗布泊硫酸钾、硫酸钾镁和有机肥等新的经营品种。在新特肥种的经营上,一是有针对性地面向马铃薯、中药材、蔬菜、水果等特色农产品种植户,销售方向对路,销售途径顺畅,销量逐年提升。二是从肥料销售、施肥指导、肥效宣传、效果对比全程跟踪指导,提高了种植户使用积极性,也提高了经销商经销积极性。
服务跟进,助推经营。为实现企业的快速转型,加速发展,甘肃农资配备了测土配方仪器设备和专用车辆,利用公司商品检验部人员、设备、技术力量,在全省范围内推行测土配方施肥服务,依托公司质检站职能和技术设施力量开展农资商品质检服务;配备测土配方施肥专用车辆、土壤速测仪,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服务,测土区域覆盖全省14个市(州)的全部农业县、区;通过实施农资连锁配送、测土配方施肥、商品质量检测等措施,为农民提供了完善的服务,使供销合作社农资企业为农服务的宗旨得以体现,为农服务的功能更加完善;制定施肥品种、施肥比例建议方案,指导农民科学施肥,合理用肥,增加了农产品产量,提升了农产品质量。公司农化服务中心坚持常年深入集贸市场、经营门店和田间地头举行农资知识培训讲座,较好地履行了供销合作社农资主渠道为农服务的职责,也很好地促进了企业经营业务的不断发展。
二、顺应新型业态、提升服务水平
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坚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吸纳大型同行业企业和投资公司入股,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采取个人投资和设置岗位股份办法,吸纳中高层经营管理人员入股,建立权力与责任一致,风险与收益并存的激励机制。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优化,形成了充满活力、利于创新、运转高效、协同一致的体制机制。
倾力延伸产业链条,完善企业经营结构。针对现代农业生产对服务全程化、个性化的要求,向高效、环保、新型农资产品生产领域进行探索迈进。公司在定西市建设的掺混肥生产企业已经投产,针对当地具有产业优势的马铃薯种植生产专用肥。下一步还将在酒泉、金昌、天水、平凉等地投资建厂,生产供应适合不同区域、不同作物的掺混肥、水溶肥、缓(控)释肥、有机肥等肥料品种,进一步提升经营效益。
不断创新经营模式,构建综合服务体系。一是依靠省社打造的电商平台支撑,整合系统资源,积极推进电子商务。省社牵头组建的甘肃新供销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专门为公司设计了农资商品经营、农化服务模块,公司利用这一平台开展农资电商经营、农化服务、农资质量追溯,实现了电商经营与实体经营的有效结合,线上线下的融合发展和服务方式的多样化,提升了企业经营服务功能。二是依托公司现有的省、县、乡经营网络,依靠省社打造的物流平台,组建甘肃新供销物流配送有限责任公司,积极推进农资物流网络建设,扩大县级配送中心和村级综合服务社建设,加快农资物流体系的横向覆盖和纵向延伸,进一步加强农资流通服务信息化建设,推进“互联网+农资”建设。
着力创新服务供给,提高为农服务水平。依靠省社农化服务平台支撑,与农牧厅、土肥站等农业、农技部门合作组建甘肃新供销农化检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恢复和重建庄稼医院,开展农资商品质量检测、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害防治、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加大高效肥、有机肥的营销推广力度,指导农民精准施肥、科学施肥、降低投入、提高产出、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改革的持续推进,必将促进企业从单纯农资供应商向农业综合服务商的转型升级,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农资经营企业扎根农村、服务农民的优势,更好地践行为农服务宗旨,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助农增产增收。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激发内生动力,提升发展质量效益。以进一步提升经营服务水平为重点,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公司整合利用各方资源,全面推进转型升级、创新经营服务。以公司年度经营工作会议、小型客户订货会和农技知识讲座为依托,推广典型,加强督导,激发全省连锁经营网络发展活力,进一步强化技物结合,提升技术服务优势,扩展服务功能;以推进农资科技下乡,宣传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方案等服务方式,指导农民科学种田;通过农资销售与技术服务有机结合,以密切与农民利益联结为核心,以提升为农服务能力为根本,激发企业内生动力,提升发展质量效益。
发展农资物流网络,形成经营服务新格局。依托公司现有的省、县、乡经营网络,依靠省社打造的物流平台,组建甘肃新供销物流配送有限责任公司,充分利用遍布全省的农资连锁经营网络,发挥长期扎根农村、服务农民的优势,完善优化流通网络,建设现代物流中心,进一步完善全省各配送中心仓储、配送、分销及服务功能,增强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加强网络终端建设,进一步改造、优化农资经营门店等终端布局,形成包含农资、农副产品、日用消费品的连锁化、规模化、品牌化经营服务新格局。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推进创新驱动。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在企业转型升级、创新经营服务的关键时期,必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不仅要通过农业技术培训、科学施肥用药指导、新产品宣传推广等多种方式,全面提升现有员工的农化知识水平和服务能力,更要广泛吸引各类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着力培养懂市场、会管理的领导团队。更要培养一支对农民群众有感情、对农资事业有热情的职工队伍。
(甘肃省农资化肥有限责任公司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