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12月1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金融精准扶贫应把握好“精”与“准”

□ 江西大余农村商业银行 朱挺深

 

    在当前市场转型、经济下行的新形势下,农商银行如何扶贫?作为地方性金融机构,农商银行应将扶贫体现在对“三农”支农贷款提供金融服务上,将金融服务积极参与到县域“精准扶贫”工作中,做好精准扶贫,既是农商银行的责任担当,也是其业务发展的根本点。

    然而,农商银行在开展扶贫工作中,也存在很多现实困难。在措施上,农商银行很大程度上属于政策性扶持,较单一。在扶持对象上,存在一些不可控因素,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很大部分贫困户为无劳动能力的高龄、患病、残疾等特殊群体,直接信贷帮扶可能造成资金风险;扶贫模式上应多样化;政银合力不够。

    针对这些困难和问题,农商银行可以从三个方面着力解决,把握好“精”与“准”。

    多措并举力促精准扶贫载体多样。一方面,农商银行应创新开展一些金融培训活动,创办“金融学校”,以此为载体落实“扶贫扶智”要求;另一方面,对高龄、患病、残疾等特殊群体,因考虑到农商银行信贷风控要求,可以尝试引入带动型企业扶贫,“银行+农业企业+当地扶贫办+贫困户”的“3+1”模式,由当地农企提供入股平台,在当地扶贫办拨付产业扶贫项目资金、风险缓释金到位的前提下,以财政资金作为撬动金融扶贫资金投入的支点,通过政府担保、农业企业以投资入股的形式吸纳无劳动能力的五保户、高龄老人等特殊贫困户,以劳务合同的形式吸纳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农商银行向农企发放贷款,贫困户直接享受固定分红、工资收入等收益,协力对特殊贫困户人群实行兜底扶贫。

    政银合作促精准扶贫良性化发展。农商银行应主要做好两方面的“政银”对接工作,一方面,针对当地贫困农户群体,农商银行应主动与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沟通、对接,申请政府机构对已有的惠农扶贫政策尽快落地,特别是督促产业扶贫项目资金、风险缓释金到位,以推动“产业扶贫信贷通”等扶贫贷款的落地,同时,农商银行可申请获得当地产业扶贫的奖励、减免税等优惠政策,以激励当地农商银行的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另一方面,针对当地中小微企业、涉农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受市场、政策等不可控因素影响,企业经营易出现困顿局面,帮扶资金将可能出现较大隐性风险,农商银行应积极采取措施克服困难,确保帮扶力度持续加强。应健全风险控制机制,夯实持续帮扶的基础。引入定价合理的担保机制,在减少帮扶企业负担的基础上,化解分解帮扶银行风险,探索成立由政府牵头、财政出资、企业出力的联合担保机构,设立担保基金、风险缓释金,对小微企业融资进行有力担保兜底。

    积极实现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升级。一是积极净化信用生态环境。建设“信用体系”,加快诚信建设步伐,与公检法等执法部门密切合作,不定期公布“老赖”榜,创造良好外围环境。二是大力开展征信宣传,增强社会公众信用意识。充分利用报纸、电台、电视、互联网等媒介,加大对农商银行服务宗旨和信贷业务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广大贫困户的法治和诚信意识,从而达到净化社会信用生态,营造诚实守信环境的目的。三是加强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对贫困农户进行建档评级,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产业扶贫信贷通”、土坯房改造贷款,用于支持“两因户”(因学因病致贫户)解决暂时困难恢复家庭生产能力、帮助“两缺户”(缺资金缺技术)发展经营增收脱贫。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