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这样的说法“保险业是跑着挣钱的,证券业是坐着挣钱的,银行业是躺着挣钱的。”但现在,对于银行业来说,却是“酒香也怕巷子深”。作为一名微贷客户经理,特别是外拓营销工作走出去营销,引进来客户,已经是工作新常态。
在营销过程中,若能灵活运用几种心理学效应也许会事半功倍。
首因效应: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营销,首先是人,其次是产品。当我们进入客户店里,两个陌生人第一次接触,彼此都会有所防范。只有让客户感觉我们工作踏实,态度诚恳,才能接受我们,才会进一步了解我们的产品。所以,每一次进店都必须调整到最佳的状态,穿工装,带胸牌,拿宣传资料,不卑不亢。用标准的营销话术介绍产品,以服务的心态接近客户,以学习的姿态与客户交流。“任何人没有第二次机会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在进店营销的那一刻,我们就是最好的。
肯定效应:自我暗示,强大内心。拥有强大的内心是积极的营销心态,也是成功的动力。进店前要调整心态,多给自己正向的暗示,给自己加油鼓劲。没有拒绝就没有营销。笔者第一次营销是在王府井商业街,第一次进店的心情仍记忆犹新,虽然做了很多准备,感觉还是不好意思张嘴,介绍产品时紧张、仓促。有不少客户对我们态度冷淡,但是那天所有人都开始慢慢地放下内心的紧张,不卑不亢,努力营销产品。
存异效应:善于倾听,尊重客户。礼貌的尊重胜过激烈的雄辩。在营销过程中要学会倾听,以客户需求为中心。营销,说白了就是“发现和创造客户需求,说服客户接受解决方案,最后使客户需求得到满足。”营销中介绍产品固然重要,这能让客户对产品留下基本的印象。但是倾听更为重要。因为在倾听中,我们能够了解到客户的经营模式、客户的资金需求时点、客户对未来经营的打算。倾听能使客户的自我满足感更高,也只有知道了客户的内在需求,才能对症下药,才能在合适的时间,为其提供合适的帮助。而失败的营销往往是客户经理过于坚持自己的观点,或是因为某个观点与客户产生激烈的辩驳,从而引发逆反心理和厌恶心理,最终适得其反。
权威效应:数据说话,实例为证。用精确的数据打消客户的疑虑,以成功的案例引导客户。在营销过程中,能具体的尽量数字化,这样既能显示自身的专业,也能让客户的体验感更强。比如理财销售,我们应该能够具体说出10万元存一年可以得到多少利息,比存银行1年期定期多获得多少利息,这些钱您可以多做什么样的事情、购置什么样的物件等。另外,客户普遍有“从众心理”,在营销贷款时可以用成功发放的同行业客户来举例,例如办理速度、利息、客户贷款前后的经营、客户的反馈等等,实例为证更能引起客户的兴趣,也更容易获得客户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