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新泰市供销合作社作为综合改革试点重点联系单位,在山东省供销合作社和泰安市供销合作社的带领下,结合实际,充分发挥优势,找准扶贫攻坚关键点,做好“四个结合”文章,扎实有效推进精准脱贫,取得明显成效。
一、与扶贫办贫困户核准相结合,开展多层认领,保证无缝对接。根据认领扶贫对象有关要求,第一时间对接扶贫办,在“双千双万”连心活动领导干部所包村、基层社驻地村、社村共建村和直属公司大田托管村等四个层面认领贫困户,截至目前,已认领贫困户710户、1270人。认领的扶贫对象全部是通过包村干部调查、村级组织上报、村内张榜公示、乡镇党委研究、扶贫办确定的贫困户,确保了贫困对象的精准性。针对认领的贫困户,制定了精准脱贫实施办法,明确了帮扶措施和推进办法,所有机关领导干部、基层社和直属公司班子成员、全体干部职工实行单位包村、个人包户,实施一户一策,明确责任到人,最大程度确保扶贫效率。
二、与贫困户所在村主导产业相结合,推行产业扶贫,打造“一村一品”。注重发掘贫困户所在村主导产业,利用成熟的产业技术和产、供、销的规模效应,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农副产品、手工艺品等,积极打造贫困村“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新泰市供销合作社所包楼德镇兴隆村,是有名的煎饼加工村,规模大、技术熟、收益好。新泰市供销合作社包村干部为该村8户贫困户制定了扶助开展煎饼加工的脱贫路子,每户年可实现收入近万元。新泰市供销合作社农资公司利用在泉沟镇靳家牌村大田托管种植毛豆的规模效应和带动效应,引导该村贫困户种植毛豆,实施统一种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收购,每亩减少贫困户种植和销售成本300余元,受到贫困户和村“两委”的好评。
三、与党委政府扶贫政策相结合,积极争取扶持,借好扶贫外力。深入研究扶贫政策,积极对接有关部门和单位,争取政策,借力发力。一是对接农业部门,以社有专业合作社为主体,承接扶贫项目,以项目安置贫困人口就业。齐云花生合作社积极与涉农部门对接,将优质花生种子繁育基地作为扶贫项目落户合作社,获得扶贫资金20万元,安置贫困户就业岗位50个。二是对接民政部门,对丧失劳动能力、符合低保条件的,积极帮助申请办理低保手续,通过社会保障实施政策性兜底扶贫。现在已帮助认领的15户贫困户上报了低保申请材料。三是对接人社部门,帮助符合条件的贫困户,申请新泰市创业促就业小额担保贷款,为有能力无资金的贫困户提供创业资金;为无职业技能的贫困户,提供1—2门实用技术培训,确保创业有渠道、就业有保障。
四、与贫困户实际需求相结合,实行差异扶贫,精准帮扶到位。以贫困群众需求为导向,不搞一刀切,实施按需扶贫,差异扶贫,号准“扶贫脉”,开对“脱贫药”,确保拔掉“穷根子”。一是针对缺劳动力但有土地的贫困户,发挥供销社农资供应、大田托管等经营服务优势,为贫困户减免农资投入及劳动力成本。喜耕田农机专业合作社已确定在今年秋收为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免费实施机收,每亩为贫困户节约资金80余元。二是针对贫困户产业发展短板,实行“缺么帮么”。新泰齐云商场逐户走访所认领的清河村贫困户,根据贫困群众所急、所需,帮助他们砌羊圈、买树苗、提供农资和安排就业岗位,实施分类帮扶,满足了贫困户个体脱贫需求。三是针对年龄偏大、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新泰市供销合作社直属公司设置了虚拟岗位,为贫困户的近亲属提供工作岗位,每月从其近亲属工资中扣除50元,所在直属公司再补助50元作为贫困户的经济收入。目前,新特蔬菜示范园区、翟镇为农服务中心、青云购物商场等社属企业提供虚拟就业岗位27个,帮助贫困户年增收3.2万余元。
(山东省泰安市供销合作社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