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监管要求日益严格、服务“三农”发展、应对金融同业竞争以及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普遍面临着资本补充的压力。作为全国首家由农信社改制的农商行,江苏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不断探索实践,初步摸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资本补充渠道。按新资本协议口径,截至今年3月末,张家港农商行核心一级资本净额达67.73亿元,可计入二级资本达5.88亿元,资本净额达73.61亿元,资本充足率达13.74%,高出10.5%的监管标准要求2.24个百分点。
增强盈利能力,积累内源资本
自改制以来,张家港农商行通过强化内部约束,提高资产质量,改善经营状况,增强自我积累能力,从内部补充资本。
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张家港农商行在加强传统信贷业务的基础上,着力提高非利息收入的比重,推动基本盈利模式从存贷利差主导型向存贷利差和中间业务并重转变。一是细分客户市场。确立中间业务发展的核心客户、重点客户和潜在客户,公司业务针对核心(重点)企业客户,以营销投资银行业务、保理业务、国际业务等为主;个人业务以营销代理保险业务、银行卡、个人电子银行等。二是实施分类营销。对内,上下联动、部门互动,实施一体化营销,零售、公司业务部等前台部门由单一产品营销向产品综合营销转变,实施电子银行产品、银行卡产品与其他传统业务产品打包销售;对外,重点与银联、信贷企业及其他专业服务商联合,实行营销、宣传、开发客户和产品等全方位联合。三是强化激励机制。坚持“谁营销、谁受益”的原则,加大中间业务营销、收入的考核比重,用科学的分配激励机制撬动中间业务快速发展。
全力拓展零售业务。加快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依附高科技手段,向个人、家庭以及中小企业提供综合性、一体化的零售金融服务。制定覆盖全员的零售业务交叉销售相关考核办法,以活动竞赛为抓手,推动各类交叉销售。一是推动团队交叉销售。明确客户经理、理财经理的责任,做到专业营销、分层营销、交叉营销有机结合,形成全员拓展零售业务的合力。二是实施产品交叉销售。利用公司客户群面广量大的有利条件,拓展代发工资业务,并面向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营销理财、基金等零售产品,培育壮大个人高端客户群;对存量个人客户推销零售组合产品,特别是市民卡代缴代扣业务、消费金融、社区金融产品,提高客户的忠诚度。三是渠道交叉销售。科学规划物理网点和电子渠道建设,增加离行式自助设备布点,扩大服务覆盖面;把握零售客户服务需求变化趋势,大力推广电话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服务,打造微信银行、“零售频道”等互联网化的客户互动营销平台,优化移动金融体验,提高电子银行服务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实施经济资本管理。张家港农商行强化资本约束传导机制建设,有效平衡效益、风险、资本的关系。一是完善体系。建立以资本为基础的风险管理框架,奠定全面推进实施新资本协议的良好基础。二是明确职责。针对各经营层面,明确经济资本管理的职责,以及资本计量、配置与考核等相关流程。三是强化考核。将经济资本回报率和经济增加值指标纳入核心考核指标,有效推动全行转变经营理念。四是科学规划。出台《五年资本管理机制建设规划纲要》,并制定持续达标为目标的资本达标规划,确保资本充足水平满足业务发展需求;不断优化资本计量方法,提高资本对风险的敏感度;同时,加快内部资金转移定价和成本分摊机制建设,提高全面成本管理能力和资本的配置效力,逐步实现经济资本对机构、产品、条线及人员的全面配置与考核。五是强化管控。建立和完善资本评估程序,强化资本管控能力,适应银监会《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的要求。
努力推进上市,拓展外源资本
虽然可以通过发行二级资本债融入资金,但成本相对较高,上市仍被普遍视为有效、稳定和可持续的外源资本补充渠道。上市不仅能给农商行及时补充资本金,提供外源性资本补充工具,丰富融资渠道,有助于农商行修复资产负债表,也可以倒逼农商行合法合规经营,规范内部运作,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施自我基因改造。
作为全国第一家由农村信用社改制而成的农村商业银行,张家港农商银行早在2007年5月就率先正式启动上市准备工作,当年11月取得银监会出具的国内首份同意农商银行上市的监管意见书,成为被证监会受理上市申请的首家农商银行。今年5月6日,该行的首发申请获得证监会审核通过,历时9年的IPO长跑终于修成正果。张家港农商银行首次公开发行所募资本将基本满足银行未来两年对核心资本的需求。
构建后续计划 实施动态补充
针对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资本充足性弱等实际情况,张家港农商银行继续以上市工作为契机,不断完善资本补充长效机制,通过资本市场发行股票募集资金,补充自身资本,确保吸收风险能力。
一方面,成功实现A股首次公开发行上市后,张家港农商银行既拥有了股权融资渠道,又可以通过股票增发、配股等多种股权融资方式补充核心资本,借助资本市场发展壮大,进一步增强服务小微和“三农”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结合资本需求情况,进一步探索和创新资本工具。加强对资本工具、政策的前瞻性研究,为进一步发行附属资本工具创造条件;择机通过发行次级债券、可转换票据等新型工具以补充其他一级资本及二级资本,形成合理的资本水平及资本构成,增强自身抵御风险能力。
此外,上市后的资本运作和多元化的资本管理手段,可以为张家港农商银行未来并购其他金融企业提供便利,有助于其实施跨区域发展、优势互补,并能根据区域间不同的产业特征,合理配置其金融资产,扩大经营规模,增强盈利能力。
坚持内源融资 维持适度总量
选择贴近自身的主渠道。内源性融资有三方面作用,一是推进自身经营转型,承接改制以来的战略导向,不断加强资本管理;二是继续强化资本约束机制建设,充分发挥资本对推动业务发展和结构调整的杠杆作用;三是能够强化提升资本充足率管理水平,构建科学的内部资本充足评估程序。以内源资本补充资本金是最直接、简易的途径。作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农商银行应坚持“内生为主,外源补充为辅”的持续资本补充机制。张家港农商银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始终将内源性融资作为资本补充的重要手段,通过经营管理转型提升利润持续创造能力,实现将部分利润转为资本,并以资本公积、盈余公积、一般风险准备等形式存在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维持资本总量的适度性。资本量是否充足是银行能否实现持续、稳健经营的重要标志。资本量出现不足,一般是银行为追求利润,过度扩大风险资产、盲目发展表外业务等行为导致盈利性与安全性失衡的结果,从而加大银行的经营风险。但是资本总量并非越多越好,过多的资本占用也会带来高资本成本,尤其是权益资本成本,降低盈利能力。学习借鉴他行的经验教训,张家港农商银行以风险覆盖和略有结余为标准,实施资本总量动态控制,既注重资本量的充足性,又注重资本的适度性,这样一方面既有效覆盖了风险,另一方面有利于克服高资本占用降低自身盈利性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