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销合作社要把为农服务放在首位。面向农业现代化、面向农民生产生活,推动供销合作社由流通服务向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延伸、向全方位城乡社区服务拓展,加快形成综合性、规模化、可持续的为农服务体系,在农资供应、农产品流通、农村服务等重点领域和环节为农民提供便利实惠、安全优质的服务”。这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中明确供销合作社的基本职责,也是指导供销合作社当前工作的纲领性文件。综观历年来,中央每次就供销合作社改革与发展作出的决定,次次都有新内涵、新要求。供销合作社作为服务“三农”的主体,在新常态下如何做好服务“三农”工作,确实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笔者认为新常态下服务“三农”必须要有新思维与之相适应,由此谈几点想法。
一、服务“三农”要有现代农业的新思维。
现代农业简单地讲是一个经济、社会、技术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传统农业社会向产业现代化的过程。实现农业现代化关键在于解决发展滞后问题。然而解决发展滞后问题的根本在于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近几年,金坛区镇、村经过几次调整、合并,农村逐步向着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发展,农业经济由传统向现代农业渐渐转变。然而,由于多种因素,转变的速度不尽如人意,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农民增收依然困难。虽然这几年供销合作社为发展现代农业做了一些工作,但离中央的要求相差甚远,仍需要我们奋发努力。因此,供销合作社要围绕现代农业做文章,指导和帮助农民加快实现现代农业建设步伐。一是优化结构求高效。要让农民富裕起来就是要千方百计帮助农民优化产业结构,着重发展高效农业,指导农民种植优质、高效农产品和经济作物以及养殖水产业,提高农产品、经济作物、水产品的商品率和市场占有率,让农民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二是依靠科技来提效。供销合作社在新常态下必须强化科技力度,为农民大力引进和开发优质品种和新品种,农产品由过去的粗加工变为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同时指导农民科学施肥,合理用药,从而达到降低农本,节省费用之目的。三是拓展渠道增创收。要让农民发家致富就要指导农民改变传统的种植、养植模式,帮助农民跳出小规模、小农业的框框,引导农民向规模经营的农场化和现代农业发展。对一些地理条件符合,既有青山、又有绿水的村庄可建造农家乐、农耕园或休闲中心。四是穿针引线财路宽。农民经纪人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供销合作社要充分发挥农民经纪人的作用,不仅让经纪人当好农副产品进入市场的引线人,还要定期为他们“充电”,努力造就一支新型的农民经纪人队伍,让经纪人为农民广开财路。
二、服务“三农”要有开放办社的新思维。
《决定》指出:“创新县级联合社运行机制,逐步建立市场化的管理体制、经营机制、用人制度,选择有条件的县级联合社进行实体性合作经济组织改革试点”。 目前,金坛区社及基层社的管理体制仍然是主任留守、会计聘用、经营代包、资产租赁、收缴租金、财务收支统一、区社扎口管理的模式。这种看家门、守摊子、数日子的生存办法根本不是当代供销合作社人的初衷!怎么办?供销合作社的出路何在?笔者认为:一是转职能。要认真学习《决定》,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按照新常态、新要求,率先转换职能,加强全系统的指导、协调、监督和服务工作,打造和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发展本级经济,重振供销合作社雄风;按照新内涵、新标准,及时理清思路,开创一条为农村提供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为农民提供多层次、多样化、便利实惠的生活新通道。二是抓整合。按照《决定》的要求,供销合作社必须利用现有的人、财、物等资源,通过各种形式重新配置、整合。对现有的基层社建制该撤的撤、该并的并,以新的经济区域组建中心社。积极组织和创办各种不同形式、多元化的经济实体,其经营权和用人权实行市场化运作。特别是在生活资料等其它商品销售份额越来越小的情况下,供销合作社必须牢牢抓住农资供应的着力点、支撑点,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以金坛区农资公司为例,笔者认为区基两级已扎口管理,这是整合的前提,经营机制、理念、形式必须改革。即可吸纳辖区内的经营规范、诚实可信的农资经营网点和农民专业社、规模经营的种田大户以及农民兄弟参股入股,真正让农民参与经营和管理,使供销合作社农资网点成为农民的“家”,让农民分享经营成果,得到实惠。三是拓视野。农村是广阔天地,基层供销社的“当家人“怎么选?笔者认为必须大胆选用农村中的“能人”,实行用人机制的多样化,不拘一格让农村的优秀人才走上基层领导岗位。
三、服务“三农”要有合作兴社的新思维。
《决定》指出:“经济实力较强的基层社要扩大服务领域,积极发展生产合作、供销合作、消费合作、信用合作,加快办成以农民为主体的综合性合作社”。中央接连用了五个“合作”,这就明确了供销合作社的发展定位,说明只有合作,才能兴社的真理。笔者认为:合作是供销合作社的本质,是供销合作社发展之魂。我们必须紧扣“合作”二字,严格按照合作制的原则组织创办、联办各种形式的合作社,认真做好几个合作。一是供销合作社和专业合作社的合作。近年来,金坛区社创办、领办省、市、区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67家,农民专业合作联社6家,省级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4家,带动农户7万多户。二是和种植大户的合作。种植大户是当地区域的佼佼者,他们管理着数百亩土地,他们既懂经营、又会管理,而且有一定的种植技能。供销合作社除了在农业生产资料、生活资料提供服务外,可以购销合作,实行联够分销或者分购联销;可以和他们进行生产、资金、经营、服务等方面的合作,从而打造新型的供销合作社和农民合作体系、农资经营管理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三是和龙头企业、农户的三方合作。供销合作社在尊重农民意愿的情况下,积极引进经济作物新品种,交由各家农户种植,供销合作社与农民签订定向收购合同,然后由当地龙头企业实施深度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四是和农村特殊群体的合作。特殊群体是指居住在农村的老、弱、病、残因缺乏资金、缺乏劳力等困难的农民。现代农业的发展理念是构建和谐社会,达到共同致富之目的。为此,我们要特别关注他们,鼓励他们以土地入股形式参与合作,由供销合作社出人、出力、出管理、出资金等,帮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年底分红给农民。只有这样,才能体现供销合作社的办社宗旨。
四、服务“三农”要有一切为民的新思维。
一切为民、强化服务是供销合作社服务“三农“的职责所在。决定中把为农服务成效作为衡量工作的首要标准。那么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的成效体现在哪里?笔者认为一切为民,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急,多功能、全方位地服务农民,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需求,让政府满意、社会满意、农民满意,这就是成效。一是便民。供销合作社要建造和创办一批集维修服务、科技服务、医疗服务、金融和消防服务、文化娱乐、体育休闲、健康养生等一体的为农服务中心,做到大事不出村、小事不出户,尽心尽职帮助农民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让农民近距离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各类服务。金坛区社目前已创办和联办为农服务社92个。尽管金坛区总社为农服务社有了量的建设,但基础设施和服务不配套,特别是高质量的服务社太少。这就要求我们加大力度,全面提升为农服务档次和服务水平,帮农民办实事做好事,真正方便于民。二是拓展。随着社会进步,农村形势的急剧变化,原有的传统服务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这就要求供销合作社拓展服务平台,以多功能、全方位的延伸服务做好服务工作,真正成为农民的好帮手。笔者认为,可以尝试组建农机专业队伍,使农民享受机耕、播种、送肥、送药上门等系列化服务。当然供销合作社还可以牵头和引导农村各种专业社、联合社实行产销对接,并组成统一联盟,形成生产、销售的产业链,帮助农民销售各类农副产品。三是实在。当今社会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民网上购物的热情日益高涨,“淘宝”非常火爆。然而,目前金坛区157个农村自然村的快递网点是寥寥无几,农民网购都是异地收取,很不方便。这种现象的出现,供销合作社应该反思,应该在这方面动脑筋想问题,尽早建设物流中心或快递服务平台,也让农民享受快速、便捷的服务,真正把服务“三农”落到实处。
五、服务“三农”要有创新发展的新思维。
俗话说:创新是发展的动力。第一,创新服务理念。我们要以市场为导向,指导农民做好农产品的产销对接,让优质农产品走进大中城市农贸市场。同时利用供销合作社的闲置资产建设冷藏库、保鲜库、中转库等从事农产品的储存、保管等业务。第二,创新服务内涵。要以供销合作社为引领,利用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强化优质农产品宣传力度,努力把优质农产品推向全国,走上千家万户的餐桌,让品牌占领市场,赢得老百姓的口碑。第三,创新服务能力。互联网越来越受老百姓青睐。供销合作社要探索“互联网+产业+营销”的融合之道,助力农村经济在互联网时代下实现可持续发展。第四、创新服务平台。以农资服务体系建设为目标,强化农资管理和服务水平,积极开展农资技术咨询服务、指导和帮助农户科学施肥、合理用药,以一流的服务,实行农资服务多样化、系列化、社会化。金坛区社农资门市部一直以来将辖区内的重残人员、体弱多病以及行动不便需要帮助的其他人员进行登记、采取电话预约,定期上门服务,真正为缺乏劳动力的“留守部队”解决实际困难,指前供销合作社的这种做法,受到老百姓的称赞。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供销合作社)